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大事记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时期

(1953年1月—1956年9月)

1953年

1月14日 市人民政府成立收容处理妓女委员会。21日,发布封闭妓院的布告,明令废除娼妓制度。27日,封闭全市妓院,收容妓女115人,并依法逮捕罪恶大、民愤大的妓院老板、鸨妇29人。1957年前后,又一次收容140余人。至此,娼妓活动绝迹。

1月16日 中南局决定,曾直任中共长沙市委书记,尚子锦任市委第一副书记兼市长,张滨黄任第二副书记。

1月23日 市成立贯彻婚姻法运动委员会。即日起组织279人的宣传队伍,宣传贯彻婚姻法。至3月,机关、企事业单位4000多名干部和14.6万多名群众再次掀起学习婚姻法热潮。

1月27日 长沙市水上区人民政府成立。4月28日,中共水上区委员会成立。1956年撤销,其所辖地区划归西区。

1月27日至30日 市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举行第一次会议。动员全市人民积极投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广泛、深入、全面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生产计划。会议听取和审查尚子锦作的《市政工作报告》、曹伯闻作的《长沙市第二届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工作报告》,并通过上述报告以及继续加强抗美援朝工作、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开展宣传婚姻法运动等项决议。本届代表418人。会议选举尚子锦为市长,向德、陆锦为副市长,孔安民等31人为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选举曾直为市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曹伯闻、肖敏颂、张滨黄为副主席,孔安民等45人为委员。会议收到提案和意见672件,均交政府有关部门办理。

4月1日至3日 长沙市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举行,设有田径、球类等5个竞赛项目。

4月11日 市人民政府决定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市选举委员会成立,曾直任主席。设选举委员会办公室、人口调查登记办公室等业务机构。经过举办试点、广泛宣传、人口调查和选举4个阶段,至年底,全市普选工作胜利结束,并召开了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领导机构。

5月8日至12日 长沙市第一次手工业代表会议召开。曾直就正确认识手工业的作用和前途,搞好手工业生产,改善手工业的劳资、雇佣、师徒关系,实行独立经营、自产自销,不要单纯依靠加工订货,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进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等问题发表了讲话。会议通过了关于劳资、雇佣、师徒关系等项协议。会后,手工业者搞好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开始组织各种低级形式的手工业合作社。至年底,全市组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5个,社员1100多人,手工业总产值为50亿元。

6月2日至5日 中共长沙市第二次代表会议举行。代表297人。曾直代表市委作工作报告。会议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作出3项决定:(一)在市委统一领导下,按战线分工,切实把基本建设、工业生产和经济工作抓紧抓好;(二)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新三反”运动进行到底,特别是检查市级机关中存在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等问题;(三)加强对干部和群众的教育,克服偏重报酬和劳动纪律

7月1日 据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统计,是日零时,长沙市区共650619人。

11月5日至7日 中共长沙市第三次代表会议召开。曾直宣讲党中央《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精神和长沙市实行粮食计划供应的初步方案。15日,市政府成立市粮食管理委员会,发布粮食统购统销的布告,即日起取消大米与面粉的自由贸易,原有私营米店一律停止自由买卖大米,开始有计划地供应粮食。17日,市委向中南局、省委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统销工作的报告》,汇报计划供应的情况和今后工作打算。中南局于30日批转供各省、市、地参考。次年9月1日,全市实行“以人定量”的粮食计划供应。

12月23日 市委制定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计划,提出全市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采取积极、稳步、扩大和发展的方针,争取在5年内把70%的大型动力户改造为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同时加强对加工订货工作的领导,为逐步地、区别地提高到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创造条件。对手工业实行集中生产、统一供销和分散生产、统一供销两种生产经营形式,并加强领导和抓紧加工订货工作。私营商业必须依先后、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次年4月,市委成立对资(国家资本主义)改造办公室,由尚子锦、沈立人等负责领导改造工作。

12月下旬 市委研究长沙市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特点,抽调干部下乡蹲点,坚持“自愿互利、典型引路”的原则,试办初级社。到1955年秋天,在郊区先后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40个,入社农户3213户,占农户数的26.75%。

1954年

2月22日 市郊区党委试办的第一个蔬菜生产合作社——建农桥蔬菜生产合作社正式成立。该社是以原金盆区农改乡菜农互助组为基础,采取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形式组建的。至翌年3月止,全郊共建立蔬菜生产合作社41个。蔬菜生产合作社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蔬菜质量,使市郊蔬菜日上市量近40万斤,80%的城市居民吃到新鲜蔬莱。

4月11日 市委、市人民政府召开全市第一次卫生工作会议,全面贯彻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面向工农兵、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4项原则,搞好医疗卫生工作,为总路线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并布置全市卫生系统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5月7日至9日 中共长沙市第四次代表会议召开,学习中国共产党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认清高饶事件的严重性、中央决策的正确性以及加强党的团结和组织纪律的重要性。会后,全市各级党组织将四中全会精神和高饶反党活动的主要事实向全市党员和青年团员进行传达。

6月18日 中共中央批准任命秦雨屏为长沙市委书记。在此前后,中央任命曹痴为市委第一副书记、孔安民为第二副书记。

6月25日至30日 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参加会议代表299人。秦雨屏致开幕词。代理市长曹痴作《市政工作报告》,提出今后工作任务。会议通过《关于市政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和在全市热烈开展宪法草案讨论的决议》《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决议》。会议选出程潜、陈明仁、唐生智、曹伯闻、秦雨屏、尚子锦等30人为湖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7月1日 连日暴雨,湘江水位达37.47米,长沙市遭受历史上最大的洪水灾害,城乡21216户受灾,水淹房屋7898栋,倒塌房屋131栋,郊区农田受灾面积5.25万亩,16个工厂半停工,死13人。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人民“全力以赴,坚决保堤、保人、保物资、保生产”,与洪水展开顽强的斗争。广大人民群众夜以继日团结战斗,抢运粮食2500多万公斤,其他物资2万多吨,涌现出一批周新发式(郊区岳麓区金顺乡农民)为抗洪抢险英勇献身的模范人物。

7月20日 湖南省军区决定撤销市人民武装部和郊区人民武装部,合并组成长沙市兵役局,负责兵员征集、复退军人安置、烈军属优抚等工作。

8月10日 市委组织部提出建党工作的补充意见。强调全市建党工作应积极慎重地发展,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党员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进一步健全和巩固党的组织,发挥党组织在各项中心工作中的保证监督作用。至年底,发展新党员2058名,新建党支部80个,党组织的力量大大加强,基本扭转分布不平衡现象。

10月9日至12日 中共长沙市第五次代表会议召开,传达湖南省第六次党代表会议精神,决定今冬明春工作方向和任务。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410人。

10月17日 市委发出《关于贯彻执行中央、中南局及省委审查干部决定的计划(草案)的通知》。即日起,抽调专门力量组成机构,对全市10509名干部,分三批进行审查,至1959年8月结束。

11月15日至20日 市第三次手工业代表会议召开。会议总结几年来城乡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情况(10月底,全市已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25个)。会议确定开展以合作化为中心的生产运动。提出在今后5年内,本着群众自愿、按行业改造的办法,以组织高级的集中生产、统一供销和中级的分散生产、统一供销的两种合作组织形式,实现小生产者5000余人手工业合作化的计划。会后,全市的手工业由合作小组、合作社逐步发展为手工业联社。

11月26日至29日 长沙市第三次团代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团的委员会,陆方任团市委书记。

1955年

3月6日至7日 长沙市举行首届劳动模范大会。出席大会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代表107人。市委、市政府对叶财林、朱银娣、刘正良、范德发等96名劳动模范予以表彰奖励。

3月13日 全市第一次体育工作会议召开,确定开展、推动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方针。

3月28日至31日 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举行。本届代表300人。市委书记秦雨屏致开幕词,省人大代表曹伯闻传达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基本精神和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市长曹痴作《市政工作报告》。会议通过《关于<市政工作报告>的决议》《反对美国侵略者干涉我国内政、支援解放台湾的决议》《关于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修正草案)>的决议》《关于进一步认真节约粮食,消灭粮食浪费现象的决议》。会议选举曹痴为市长,向德、张平、丁维克为副市长,孔安民等29人为市人民委员会委员,邓煌辉为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会议收到提案151件,其中8件由大会作出决议,其余交市人民委员会有关部门办理。

4月4日至6日 政协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政协长沙市委员会。秦雨屏任主席,肖敏颂、孔安民、陈芸田等任副主席。

5月8日 长沙电信局于1954年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引进的52型步进制2000门自动电话交换机开通使用。从此,长沙市开始启用自动拨号电话。

5月20日 回湘视察工作的毛泽东游览烈士公园、岳麓山,提出“要继续扩大各项革命历史文物建筑,以育后人”的意见。29日,市委整理出《长沙市一般情况》《关于长沙工业方面的情况与问题》《关于长沙机床厂的生产情况》《湖南农业机械厂在农具生产中的问题》《关于公私合营永联针织厂的工人生活问题》5个专题材料向毛译东汇报。期间,毛泽东还畅游了湘江。

6月22日 市委决定成立“长沙市反对胡风反革命集团斗争领导小组”,开展肃反运动。市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指示精神,在至1958年6月结束的内部肃反中,清查出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共1782名。在1958年9月到1959年4月的社会肃反中,查出残余反革命分子1104人,并弄清了一些干部的政治历史问题,但也误伤了一些干部、群众。

9月25日至29日 中共长沙市第六次代表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410人。主题是学习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指示》,提出今冬明春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会议还通过《长沙市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选举产生中共长沙市委监察委员会。

11月下旬 秦雨屏出席中共中央11月16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的有各省、自治区和人口50万以上的大中城市党委负责同志会议。回长沙后,市委立即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央对资改造会议精神和《中央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草案)》,研究长沙市对资改造工作。

12月初 市委决定成立“中共长沙市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五人小组”(后改为九人小组),曹痴任组长。6日至8日,市委召开扩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精神,部署全市对资改造工作,确定“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经济改组、按行业改造”的方针。会后,抽调1341人帮助各行业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月8日至12日 市工商联召开会议,传达全国工商联执委会会议精神,要求工商业者认清社会主义前途,正确认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赎买政策,正确认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具体政策与作法。全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至1956年1月中旬,全市私营工业参加公私合营的490户,参加手工业合作社的28255人,私营商业参加公私合营的4398户,直接向国营过渡的306户,实行合作化的1924户。基本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79年遵照党中央有关指示,从11461名原工商业者中,区别出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及其他劳动者9296名。

12月16日 市委提出《长沙市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规划的初步意见》,抽调173名干部,成立9个专业联社,分期分批开展手工业行业的改造工作。次年初,市委改变按行业、分期分批改造的办法,实行一次批准建社。在半个多月里,组织高级形式的合作社155个,社员20852人;供销合作社3个,社员4733人,生产、供销小组11个,成员319人,基本上实现手工业合作化。与此同时,还成立木帆船、三轮车和渔业三个合作社,社员5741人。

12月16日至18日 市举行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动员全市妇女为实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努力完成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努力。朱传琦当选为妇联主任。

1956年

1月10日 毛泽东从杭州返回长沙,在列车上与周小舟、周惠、胡继宗、谭余保、徐启文、李瑞山、秦雨屏、张鹤亭等座谈。11日,又与章士钊、王季范座谈。

1月17日至20日 市委召开党的监察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认真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斗争,达到团结”的方针,克服和防止党内各种消极因素,发挥积极因素,保证党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1月19日至22日 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代表268人。秦雨屏传达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创造初步基础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内容,听取和审查市长曹痴作的《大力提高工业生产,加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手工业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长沙市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的报告以及市人民委员会财粮贸办公室主任沈立人作的《关于长沙市1956年度地方财政预算的报告》,并分别作出决议。会议补选丁维克为省第一届人大代表。副市长向德致闭幕词。

1月22日 全市私营企业工人、店员、工商业者、手工业者和郊区农民5.3万余人举行盛大集会,庆祝全市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的胜利。会后,组织了游行。

2月10日 经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和长沙市第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市人民委员会即日将《长沙市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以命令形式下达执行。《计划》提出地方工业1957年总产值计划为11543万元,较1952年增长59.02%;郊区农副业总产值989万元,增长88.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6130万元,增长52.57%;交通运输方面,市区的货运量增长1倍;5年内基本建设投资2302万元,文教卫生等方面都要有较大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要有一定的提高。

5月7日 市委宣传部召开科普工作座谈会。传达学习湖南省第一次科普会议精神,讨论通过《关于全市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意见》,成立市科普协会筹备委员会。10月下旬,正式成立市科普协会。至年底,全市科普讲演178次,听众4万多人次,举办科学教育图片展览,观众达5.7万多人次,成立各种科学研究组织20多个。试制成功如“737型”液压牛头刨床、巨型水泵等新产品,注射用葡萄糖、咖啡因、湘绣、大米、面粉等产品,且质量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5月15日至22日 中共长沙市第一届代表大会召开。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360人,列席代表198人,代表全市6000多名党员。秦雨屏作题为《长沙市过去工作的检查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市监委负责人报告工作。会议讨论《1956年—1967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发展纲要(草案)》,确定全市近期工作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以生产为中心,加强领导,在多快好省的方针指导下,积极挖掘企业潜力,搞好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基本建设工作;继续抓好社会主义改造;加强对商业、郊区农业、文教卫生、肃反等工作的领导;大力地、坚持不懈地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为争取全面、超额、提前完成今年和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会议选举产生中共长沙市第一届委员会,正式委员29名,候补委员9名;还选举产生出席湖南省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的代表24名。在市委全会上,选出常委9人,秦雨屏为第一书记,曹痴、孔安民为书记。

6月11日至13日 长沙市第四次团代会召开。确定当前全市团的中心任务是,加强对青年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动员青年职工投入先进生产者运动,向科学文化进军,为全面提前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大会产生团长沙市第四届委员会,何若任团市委书记。

7月1日 市委机关报——《长沙日报》于4月25日试刊,7月1日正式创刊,年底发行量16500份。1961年1月17日改为《长沙晚报》。“文化大革命”期间,几经反复。

9月1日 长沙市第十七中学在劳动路建成开学。这是长沙解放后新建的第一所中学。

9月5日至7日 市委召开常委会议,着重检查执行国家计划情况、深入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中心的先进生产者运动问题。针对完成国家计划不全面、不均衡的情况,要求大力发动群众,深入检查前一时期执行国家计划完成情况,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根据生产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进一步从生活上、政治上关心群众和知识分子。


作者:
网站累计访问量: 770936 次
长沙党史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湘ICP备16011902号-2
主办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