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大事记

中共长沙早期地方组织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

(1919年5月—1927年7月)

1919年

5月4日 北京爆发以学生为主体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从此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9日,湖南省会报界报道北京学生游行请愿情况。长沙学生、工商界及各公法团体纷纷致电北京政府,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惩办卖国贼。5月下旬,由毛泽东、彭璜等组织发起,长沙学生集会楚怡小学,请北京大学南下宣传团邓中夏等介绍北京五四运动情况,并议定重组湖南省学联,选举彭璜任副会长(不久改任会长)。6月3日,省学联发表罢课宣言后,长沙各校学生纷纷罢课,履行救国之责,并组织救国十人团、讲演团分赴城乡,开展爱国宣传活动。省会商界组织国货维持会,开展维护国货、抵制日货的斗争。长沙工界也纷纷行动,支援和参与学生的爱国斗争。

6月15日 长沙教育界名流陈夙荒、徐特立、朱剑凡等发起组织健学会,以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学说为宗旨。7月,毛泽东发表《健学会成立及进行》,赞誉这是湖南思想界的创举。此后,长沙《大公报》等报刊陆续刊载介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章。

7月14日 省学联周刊《湘江评论》创刊,毛泽东担任主编,并为该刊撰写了《创刊宣言》《民众的大联合》等数十篇文章,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号召各界民众联合起来,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作坚决斗争。在学联领导下,长沙各校学生会创办了十余种刊物,主要有周南女校的《女界钟》、长郡中学的《长郡周刊》、明德中学的《明德周刊》、高等工业学校的《岳麓周刊》、楚怡工业学校的《体育周报》、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新湖南》等。《湘江评论》出至第五期,被军阀张敬尧查封。毛泽东接着主编《新湖南》。不久,该刊和其他刊物均被查封和停刊。

8月15日 毛泽东为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率新民学会会员和青年学生25人从长沙起程,19日抵达北京,联系开办留法预备班。12月初,向警予、蔡畅等在周南女校成立了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从1920年3月至1921年初,湖南先后有400余人赴法勤工俭学,其中长沙地区有李维汉、李富春、徐特立、欧阳钦、黄五一、黄建中、佘立亚、陈绍休、劳君展、魏璧、熊季光等数十人。

12月上旬 毛泽东率驱张代表团北上,于18日抵达北京,21日出席旅京湖南学生会举行的慰劳大会。代表团在京组织平民通讯社,以揭露军阀张敬尧的罪行和传播驱张信息,争取社会舆论的同情与支持。与此同时,何叔衡、彭璜等分率代表团赴衡阳和上海活动,创办《湘潮》《天问》周刊,揭露军阀罪恶。夏曦、柳直荀等留长沙与各地代表联络。次年6月,张敬尧被驱逐出湘。

1920年

4月14日 毛泽东离京去上海,沿途在天津、济南、泰山、曲阜、南京等地考察,于5月5日抵达上海。在沪期间,毛泽东同陈独秀、李达、陈望道等多次接触,并同陈独秀讨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关于湖南的改造问题。

7月 毛泽东、何叔衡、易礼容等邀集教育、新闻界进步人士,发起筹备长沙文化书社。9月9日,文化书社在长沙潮宗街56号正式开张营业。易礼容任经理,毛泽东任特别交涉员,并聘李大钊、陈独秀为书社“信用介绍”。书社还在宁乡、浏阳、平江、衡阳、邵阳、武冈、溆浦等县设立了分社,在长沙城区各处设立了贩卖部。书社介绍和推销中外各种新书报杂志,以推动湖南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宣传。

8月22日 毛泽东、何叔衡、姜济寰、贺民范、彭璜、方维夏等在长沙发起组织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在发动青年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组织留俄勤工俭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8月 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进步青年经介绍赴上海,入中共上海早期组织创办的外国语学社学习。次年春,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9月 何叔衡任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邀请他的好友谢觉哉主编《湖南通俗教育报》,聘请熊瑾玎、周世钊任编辑,大量刊载全省各地教育、劳动状况及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通信,介绍马克思主义。

秋 毛泽东以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主事的身份,开办民众夜校和失学青年补习班,吸收附近工厂工人和失学青年入学,一面进行文化教育,一面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后来湖南劳工会也在长沙创办两所工人夜校和一所女子职业学校。

10月 毛泽东开始在长沙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强调要找“真同志”。次年1月13日,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正式成立,毛泽东任书记。

10月下旬 英国人罗素、美国人杜威以及张东荪、吴稚晖、张继等来长沙讲学。毛泽东应长沙《大公报》之聘,担任讲演会特约记录员。

11月21日 湖南劳工会成立大会在长沙教育会坪召开,通过劳工会简章,确定劳工会宗旨为“改造物质的生活,增进劳工的知识”。劳工会主要负责人为黄爱、庞人铨等。初有会员3000人,后发展到7000人,主要是长沙各行业、工厂的工人。

12月 毛泽东编辑的第一、二集《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和第一号《新民学会会务报告》出版。次年夏,又编辑出版了《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第三集和《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二号,收集会员讨论建立共产党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等问题的信件和情况。

冬 经过与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等多次书信联系,同时受中共上海早期组织的委托,毛泽东等建立中共长沙早期组织,毛泽东、何叔衡、彭璜、贺民范、陈子博、易礼容为最初成员。

1921年

1月1日 留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潮宗街文化书社举行新年大会,讨论改造中国的道路和方法问题。会期3天。会上,毛泽东、何叔衡、陈昌、彭璜、陈子博等多数会员认为,俄国式的革命最适合于中国的国情,主张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实行劳农专政,对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作了批判。这次会议标志着新民学会在思想上开始分化。不久,新民学会便停止了活动。

3月17日 为支持朝鲜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毛泽东,何叔衡、贺民范等28人在长沙发起成立中韩互助社,毛泽东、何叔衡、贺民范分别担任该社通讯部、宣传部、经济部的中方主任。

6月29日 毛泽东、何叔衡代表中共长沙早期组织乘船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8月 毛泽东、何叔衡利用船山学社社址和经费,在长沙创办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湖南自修大学。校内附设补习学校,吸收失学的进步青年入学。两校于1923年11月遭军阀政府查封。

10月10日 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在长沙成立,毛泽东任书记,何叔衡、易礼容任委员。支部首先在省立一师、商业专门学校、省立一中、长郡中学等学校发展了一批知识分子党员。

10月下旬 中共湖南支部选派夏曦等参加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22日,第一师范召开欢送会,毛泽东、何叔衡、陈昌等发表演说,宣传马克思主义。在长沙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人邓中夏也出席欢送会,作了《无政府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比较》的讲演。

10月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在长沙成立,毛泽东为主任。分部随即选派一批知识分子党、团员到产业和手工业工人中,开展工人运动。

11月下旬 在毛泽东和中共湖南支部的帮助下,湖南劳工会逐步摆脱无政府工团主义等思潮的影响,黄爱、庞人铨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2月25日 中共湖南支部通过群众团体发动长沙工人、学生及各界群众1万多人举行示威游行,反对英、日、美、法等帝国主义召开的损害中国主权的太平洋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在总结中评价“长沙工人最猛烈”。

1922年

1月17日 黄爱、庞人铨在领导第一纱厂工人争取年终双薪的罢工斗争中,被军阀赵恒惕捕杀。

5月初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和社会主义共青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易礼容出席劳动大会,陈子博出席团代表大会。

5月5日 长沙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湖南第一师范大礼堂举行集会,隆重纪念马克思诞辰104周年。会议由熊瑾玎主持。毛泽东作“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与中国”两个讲演,夏曦作了“共产主义与俄国”的讲演。

5月底 在原中共湖南支部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委员何叔衡、易礼容、李立三等,后增加郭亮。区委机关设在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22号。

6月17日 社会主义青年团长沙地方执行委员会改组,毛泽东任书记,李隆郅(立三)任组织部主任,罗君强任宣传部主任。执委会下设学生、劳工、妇女、农民、社会教育、政治宣传、非宗教运动七个委员会。在团湘区委员会成立前,由团长沙地方执委会代行其职权,领导安源、衡阳、常德等地方团执委会。

9月9日 粤汉铁路长沙至武昌段工人在郭亮等领导下,为争取改善政治、经济待遇和革除监工而一致罢工。经过10多天激烈斗争,终于取得胜利。不久,粤汉铁路总工会成立。

10月6日 长沙4000多泥木工人为增加工资、争取营业自由而举行罢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和湖南分部分别发专函,鼓励泥木工人“坚持到底,以取得最后的胜利”。湖南分部发动各工会组织和新闻界给予支持和援助。毛泽东、易礼容等先后为泥木工人首席代表,与长沙县知事、省政务厅长、省长谈判。经过20天的斗争,取得了罢工斗争的胜利。斗争中的积极分子朱友富、仇寿松、杨福涛、舒玉林、罗义生、吴龙江等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工人党支部,任树德任书记。

11月初 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在长沙新河召开成立会,毛泽东、郭亮及长沙各工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通过了工团联合会章程,选举毛泽东为总干事,郭亮为副总干事。会址设在长沙宝南街。这是全国最早的省级工会组织之一。

11月21日 长沙各工会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500多人举行湖南劳工会成立两周年纪念大会。毛泽东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说。大会宣布湖南劳工会正式恢复,并通电全国及本省各机关团体。

12月11日至13日 毛泽东、郭亮率长沙泥木、机械、铅印、人力车、缝纫、笔业、理发等工会代表共23人,连续3天与长沙县知事、省警察厅长、政务厅长、省长作说理斗争,迫使赵恒惕政府允诺工人有集会、结社、罢工及工会代表与省政府交涉的权利。

1923年

3月初 郭亮、刘汉之等领导铜官3000多陶业工人在东山寺召开工会成立大会。郭亮当选为委员长。工会创办了4所工人业余夜校。不久,在工人中发展了一批党员,成立了党支部,刘汉之任支部书记。

4月 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毛泽东离开长沙,赴上海参加党中央的工作,由李维汉接替书记一职。

6月1日 湖南外交后援会调查员检查日轮日货,遭日水兵枪击,造成死2人、重伤9人、轻伤数10人的“六一惨案”。当日下午,各界群众2万多人罢工、罢课、罢市,要求政府与日本驻长沙领事馆交涉。2日,长沙6万余人抬尸大游行。宁乡、浏阳等地也爆发了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中共长沙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陈佑魁任书记。

9月16日 毛泽东以国民党中央党部驻湘筹备员名义到长沙,贯彻中共三大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指导中共湘区委员会筹建国民党湖南地方组织。

11月 中共湘区委员会在长沙创办湘江学校,何叔衡、易礼容先后任校长。次年8月,学校增设农村师范部,以培养农民运动人才。

1924年

5月1日 长沙各工会团体和各行业工人4000多人在省教育会坪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郭亮在会上发表演讲说:“五一劳动节是流血换来的,是悲壮的纪念日。”会后,全体冒雨游行示威,沿途散发《湖南五一纪念宣言》。

6月 在共产党的帮助下,长沙县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国民党长沙县党部,周竞民当选为县党部执委会常委,廖锡瑞、徐特立、熊瑾玎、陈伏泉、殷美琮等先后担任执行委员。其中多为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这是国共合作后湖南最早的国民党县级党部。

8月10日 长沙各团体发起组织湖南反帝大同盟,并连续召开筹备会议,起草简章,发表宣言。

12月底 毛泽东从上海来到长沙,与李维汉就国民运动和农民运动等情况交换意见。

中共湘区委员会派夏明翰、潘心源、田波扬等到浏阳农村建党,发展了一批穷苦知识分子和工农分子入党,于次年5月成立了浏阳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毛公桥支部(随后改为浏阳特别支部)。

1925年

2月 李维汉到宁乡甲种师范学校,领导成立了宁乡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宁觉支部,胡辉任书记。同时,还帮助建立了国民党宁乡县支部。

5月1日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长沙工会代表谭影竹参加了会议。长沙地区刘少奇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郭亮、谭影竹当选为执行委员。

6月2日 为声讨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制造五卅惨案的罪行,长沙各界群众2万多人举行集会,成立青沪惨案湖南雪耻会。自3日起,开始罢工、罢课、罢市。5日,长沙各界群众10万余人举行浩大的游行示威,散发反日传单70余种。

10月10日 省会130余团体共30000多人举行“双十节”市民游行大会。市民呼喊“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内军阀”“民族革命万岁”等口号,并推选代表6人至省长公署请愿,强烈要求关税自主及收回大金码头。17日,长沙工人、学生2万多人举行游行示威,要求赵恒惕政府迅速收回大金码头,严惩卖国分子。12月17日,长沙数千工人、学生为反对关税会议举行游行示威,在大金码头愤怒烧毁日商趸船,强行收回了大金码头。

10月下旬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副主任黄静源被军阀枪杀后,工人将其遗体运来长沙。长沙各界群众举行抬棺游行。26日,在郭亮主持下,召开了5000多人的追悼大会。会后,将黄静源遗体安葬于岳麓山。

11月 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改称中共湖南区执行委员会。李维汉任书记。

12月16日 刘少奇从上海回长沙养病,被赵恒惕派兵逮捕。由于国、共两党湖南要人及刘少奇同乡好友积极营救,加上社会舆论压力,赵政府于次年1月16日将刘释放。17日,刘少奇离长沙赴广州。

12月 在共产党人帮助下,国民党长沙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国民党长沙市党部。李亚农当选为市党部执委会常委,陈章甫、涂正楚、熊瑾玎、徐特立、谢觉哉、姜梦周、朱剑凡、杨人杞等先后担任执行委员。大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了国民党。

1926年

1月10日 长沙青年工人互助团举行北区青年工人联欢大会,第一纱厂、铁工厂工人为主体的700多人到会。会上举行了马克思、列宁、孙中山及施洋等烈士的追悼仪式,进行了讲演。20日,长沙第一女师召开了纪念革命导师列宁和卢森堡、李卜克内西以及黄爱、庞人铨的大会,散发纪念传单2000多份。

3月初 长沙各群众团体按照中共湖南区委部署,召开上万人参加的市民大会。通过打倒赵恒惕、废除省宪法、取消省议会、启封被赵恒惕封闭的一切革命团体等24项主张,成立以熊亨瀚、郭亮等组成的湖南人民临时委员会,领导反英讨吴驱赵斗争。12日,赵恒惕被迫发表“去职通电”。25日,唐生智入主长沙,就任代省长。

3月下旬 中共中央派董必武以国民党中央候补执委和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代表的双重身份,秘密来到长沙,与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商讨争取唐生智转向革命的事情。

4月24日 长沙各团体召开反吴(佩孚)市民大会,徐特立、夏曦等发言,号召各界人民积极参加讨吴伐叶(开鑫)战争。长沙近郊区2万多农民也参加了大会。讨吴委员会出版《反吴战报》,并组织140多个讲演队,分赴城乡宣传。

4月30日 长沙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县级农民协会——长沙县农民协会。大会选举廖长顺为委员长,陈伏泉、朱友富、龚泽湘、廖锡瑞等为执行委员。省农协成立前,县农协代行其职权。

5月3日 毛泽东任所长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学。长沙地区选送王首道、易慎斋、罗章凤、李振声、沈代衍等前往学习。他们于9月结业后,以农运特派员身份被派往各地从事农民运动。

6月 中共湖南区委派杜修经到长沙县铜官(今望城县)开展党的工作,在原中共铜官特支的基础上,成立中共铜官地方执行委员会,杜修经任书记,郭屏藩、刘之宏任委员。

中共湖南区委派共产党员滕代远、熊志超到长沙近郊区开展农民运动。8月,成立近郊区农民协会,滕代远为委员长,叶松林为副委员长。同时成立了中共近郊区委员会,熊志超任书记。

7月中旬 宁乡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梅冶成任委员长。至这年11月,全县已建立区农协18个,乡农协400个,有农协会员58000多人。县农协开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训练农运骨干200多人。一部分区乡开办了农运讲习班,共训练农运骨干2000余人。

8月8日 长沙县农协召开执委会议,决定:要求省政府为省农民协会拨经费和提供办公地址,召开全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公推陈伏泉、廖锡瑞起草全省农民代表大会计划书,呈请省党部派特派员赴各县组织农协。

8月13日 长沙市工人、市民、近郊农民共数万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欢送北伐军出征大会。同日,国民党省党部、长沙市党部召开党员大会。蒋介石在集会上发表演说,赞扬长沙“民气之盛,革命精神之浓”,使他深受感激。并说“各省党部工作的成绩,要算湖南第一”,“湖南省党部,可做各省党部的模范”,“湖南农民协会组织尤为完整,将来革命成功,湖南当推第一”。

8月20日 长沙县农民协会呈报省建设厅立案获准,自即日起,代行省农协职权、接管旧省农会所有财产经费,移至旧省农会会址办公。代行省农协执委有陈伏泉、朱友富、殷美琮、廖锡瑞、余隽五、滕代远、叶松林等。他们起草全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计划书,呈准派农运特派员赴全省各县组织农协,印刷《农民的救星》一书发放各县,向国民党中央提出解散各地团防局、民选县长等。

9月1日 长沙市总工会正式成立,会址设在宝南街51号原鲁班庙,与省总工会合署办公。谭影竹任委员长,黄龙任秘书长,袁福清为组织部长,袁晓煦为教育部长,武文元为纠察队长。为庆祝总工会成立,长沙30多个工会及各界群众共4万多人于当晚举行提灯大会。

9月上旬 浏阳县召开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成立县农民协会,选举罗纳川任委员长,彭庚山、赵汝钦任副委员长。

10月11日 长沙近郊区农民协会开会改选区农协执委,滕代远连任委员长,刘树生、叶松林、胡炳文任副委员长,赵楚湘为秘书。

10月 中共浏阳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中共浏阳地方执行委员会,选举潘心源为书记,张侃、郭起、于汉雯、张启魁、黄颐、徐骐为委员。

11月3日 长沙县民会议促成会召开成立大会,徐特立当选为委员长,廖锡瑞、熊瑾玎、陈伏泉等为委员。促成会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各乡镇召开乡民会议,制定长沙县政纲,促开县民会议等。

12月1日至27日 湖南全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和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同时在长沙召开,长沙市总工会和浏阳、宁乡县总工会派出工人代表75名出席,长沙县、近郊区、浏阳和宁乡县农协派出代表23名出席,并分别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大会选举的省总工会和省农民协会的负责人,长沙地区代表占了很大比例。

12月17日 毛泽东与杨开慧从武汉来到长沙。在湖南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举行的欢迎会上,毛泽东作了“工农商学联合的问题”的讲演。

12月27日 在湖南第一次工人和农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作关于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及关于革命联合战线问题的讲演。会后,应邀在中共湖南区委主办的工农两大会代表中的共产党员短训班上作了三次关于农民问题及调查方法的报告。

1927年

1月4日至10日 长沙县召开女界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该会于上年6月即着手筹备,10月组织了县女联筹委会。会议通过了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女子有财产继承权、女子有参政权和受教育权等52个决议案。大会选举魏振立为县女界联合会会长。

1月4日至2月5日 毛泽东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和长沙5县农民运动。其间,毛泽东与长沙县及近郊区农民代表座谈,详细了解长沙农民运动的情况。先后在长沙作了4次有关农民运动的报告,总结了湖南农民运动的经验。

1月17日 省会近郊区农民协会委员长滕代远,为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农协组织的权威性,特发布《省会近郊区农民协会整顿纪律的布告》,布告共16条,要求所有农协会员切实遵守。

2月9日 省、市总工会组织10万人举行反英大示威,抗议英国水兵追击在河岸巡逻的长沙总工会纠察队员、打伤8人的罪行,宣布对英货进行抵制,号召工人对英罢工。

3月9日 中共浏阳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浏阳工农义勇队,苏先骏任总队长,潘心源任党代表,徐骐任政治部主任。下设3个大队,9个中队,共有700多人枪。

3月13日 省会党、政、工、农、商、学、妇等500多团体约10万人举行市民大会,反对军事独裁的蒋介石。郭亮在会上发表激昂的演说。会后举行示威游行,一致高呼“打倒军事独裁的蒋介石”“拥护工农政策”“拥护联俄联共政策”等口号。

3月28日 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苏兆征、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广东省农民协会委员长彭湃等,在前往武汉途中,由郭亮陪同,与长沙工人会见,对工人为收回湖南邮政与长沙海关的斗争予以赞颂和勉励。

4月1日 国民党省、市党部举行集会,欢迎第三国际代表罗易,中共中央执行委员蔡和森和中共中央执委、国民党中央执委谭平山来长沙。蔡和森在欢迎会上讲话,希望国民党省党部注重农民运动,解决好同盟军、革命武装和经济等问题,强调革命武装的根本问题是武装农民。

4月6日 长沙市总工会与湖南人民收回海关委员会,组织海员工人和市民向省政府请愿,坚决要求收回长沙海关。经过几个月的斗争,在强大压力下,长沙海关税务司英国人毕尚致函省交涉署,称“工人要求难于应付,本人拟即他去,请即接受海关”,随即离开长沙。省交涉署即派收回海关委员会常务委员魏荔洲前往接管海关,任代理税务司。此间,长沙人民还收回了美国人主办的湘雅医院,将长沙基督教青年会改为湖南人民俱乐部。

4月26日 长沙举行湖南人民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及讨伐蒋介石大示威,省会600余团体共10多万人参加,朱剑凡、谢觉哉等发表演说,揭露帝国主义与蒋介石的罪行。当天,省城罢工、罢课、罢市1天。

4月下旬 省总工会和省农民协会为提高工农自卫军的政治军事素质,培养军事指挥人才,在长沙开办工农自卫军干部训练队。长沙各地选送了一大批工农骨干参加训练,仅浏阳一地即选送100名。此外,长沙、浏阳、宁乡也开办了军事训练班。

5月6日长沙市民会议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宣言、政纲和关于近郊农民运动等决议案,选举了市政府委员,朱剑凡任市长。这是湖南大革命时期建立的唯一的市级自治政权。

5月20日 中共长沙市委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市委书记李亚农主持会议,即将离任的省委书记李维汉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事变发生的可能性,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作好必要的应变准备。

5月21日在国民党三十五军军长何键的策划下,许克祥、王东原、陶柳等率兵袭击省总工会、省农协、国民党省市党部等机关,捣毁上述革命机关,释放在押土豪劣绅,杀害共产党员、左派人士及革命群众百余人。史称这次反革命事变为“马日事变”。

5月下旬在柳直荀等共产党人的积极发动下,长沙及其周围各县迅速组织起10万农民,开始或准备进攻长沙。31日上午,浏阳农军数千人进至长沙城边,并与敌人接火,接到命令而撤回,其他各地农军在集结地点未能出发便撤退了。后来,他们参加了秋收起义。

5月 中共湖南区执委撤消,同时改组成立中共湖南省委,夏曦任书记。

6月下旬 毛泽东到长沙担任中共湖南临时省委书记。7月初,离长沙去武汉。

6月底 长沙近郊区农民复仇队成立,滕代远、易正超为正副队长。全队共30多人枪,多数系共产党员。复仇队曾3次攻打团防局,多次组织夺枪斗争,处决土豪劣绅。

6月 长沙县河西区农协负责人叶魁等秘密召集农民自卫军骨干30多人,成立复仇大队。10月,改称工农革命军长沙独立一团,叶魁任团长,下辖3个营。至次年初,该团发展到200多人枪。这支队伍机动灵活,到处打击敌人。敌多次重兵围剿,终不得逞。该团坚持斗争至1930年3月叶魁牺牲后,才停止活动。

7月下旬 在共产党员谢南岭、徐上达等人领导下,集结于宁乡黄材的农民武装400多人枪,编成4个中队和一个特务排,开赴沩山举行武装起义。部队还印制了面值一元一张的“财券”,流通于沩山周围各乡。9月底,由于经济困难,弹药断源,部队在向雪峰山转移途中失利。


作者:
网站累计访问量: 770936 次
长沙党史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湘ICP备16011902号-2
主办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