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49年8月—1952年12月)
1949年
9月5日 长沙市支前委员会成立。8日,长沙市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过湘委员会成立。至月底,支前委员会筹粮5000担,筹款6亿元,组织各种船只1100艘运送部队与军用物资,支援部队南下两广,挺进西南,解放全中国。
9月6日、24日 中共长沙市委两次召开会议,专就原国民党长沙市警察局长刘人爵因向党和政府靠拢被暗杀等事件研究打击敌人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暗杀破坏活动事宜。至11月中旬,全市破获暗杀地方首长和起义人员为目的的案件11起,收缴从事敌特活动的电台69部,收缴长短枪支895支,各种弹药3.2万余发(枚),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破坏活动,稳定了社会秩序。9月10日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长沙市工作委员会成立,孔安民任书记。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次日,长沙各界群众2万多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暨拥护世界和平游行大会。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王首道在大会讲话中号召长沙爱国的工商界及各阶层人民,努力恢复工商业,拥护人民币,协助人民政府肃清潜伏的特务匪徒,巩固后方。
同日 长沙市人民政府发布命令,全市成立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和文艺、金盆、会春、岳麓8个区公所,并分别派任各区区长、副区长。
10月15日至20日 市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举行,听取和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传达政策,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建议市政兴革事宜,动员人民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本次会议的决议等。萧劲光致开幕词,王首道在题为《长沙市和平接管工作基本总结与建设新长沙的方针》的报告中提出,“要把长沙建设成为民主、繁荣、进步、生产的城市”,“进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阎子祥作了《市政工作的报告》,概述长沙和平解放两个月来恢复与发展生产、安定社会秩序、支援前线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在大会上讲话、发言的还有陈明仁、袁任远等100余人。会议根据《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选举市各界代表会议常设委员会,委员11人,曹瑛为主席。
10月25日 市委批转市委宣传部《关于对全市进行国民教育与社会教育初步调查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批示指出:“明令取缔全市69所私塾小学不符合华中局的指示精神,必须纠正,并做好善后补救工作。”提出加强宣传,通过工会、青年联合会、妇女联合会等群众团体,大力组织社会教育。根据这些方针,全市开展私塾小学的补救工作和掀起群众识字运动高潮。
10月26日 市军管会向省委、党中央作出《关于长沙和平接管工作情况及经验的报告》。《报告》总结长沙和平接管工作的主要经验:(一)在起义部队中建立革命的政治工作,逐步改造成为人民的军队。(二)对旧政权必须加以改组和逐步改造,处理和平解放的旧政权总的方针是在不妨碍统一战线及团结大多数人的原则下,必须保证以我为主及政策的迅速推行。(三)不打乱原来机构,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及接与管相结合的方式和步骤,根据必须与可能迅速恢复与发展生产。(四)及时展开金融贸易工作,稳定物价。(五)处理工资办法,在9月份实行复工者原薪,半复工者减成发薪,未复工者发生活维持费。(六)公安工作必须大胆利用旧警察人员,但又必须迅速坚决进行接管。(七)在干部配备上应采取小而精的原则,外来干部必须与地下党干部密切联系,加强配合。
11月7日 长沙人民广播电台建成并正式播音。次年11月1日改名为湖南人民广播电台。
同日 市人民政府发出公立小学增收贫苦儿童免费入学的指示。要求以中心小学为主,积极做好免费增收工农及贫苦儿童入学的工作。据统计,至月底,全市各公、私立小学共增收贫苦儿童8290人,连开学入学生共有27446人,较解放前在校学习增加4752人。
11月20日 市委发出贯彻党对知识分子团结和改造方针的具体要求的指示。要求包括:1.积极鼓励广大知识分子参加建设新长沙的各种工作;2.组织学习运动,抓紧对他们的思想和政治上的启蒙教育;3.帮助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4.培养积极分子,开展建团工作。希望广大知识分子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加强自我改造,与工农打成一片,为人民服务。
12月1日 市政府发布《长沙市工商界工商登记暂行办法》。5日起,依照《暂行办法》开始登记。到1950年2月,完成登记的行业145个,其中工业67个,商业78个,登记的私营工商业14357户,资金167.65亿元,从业人员49268人。接着,又对公益事业财产进行清理整顿。
12月24日 市委召开扩大会议。曹瑛在会上作《关于建设新长沙方针》的报告。报告指出,城市工作必须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发展商业和运输业,达到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带动工业、刺激农业,以实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是我们的结论。是研究了长沙的实际情况、历史特点所得出的建设长沙的方针”。
是年 全市工农业总产值565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734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83.73%。
1950年
1月25日 市委发出《关于执行中南局关于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的指示》,随即成立长沙市在职干部学习委员会。是年,在职干部两千多人学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马、列、毛泽东的经典著作和《社会发展简史》等,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增强了对党的信念和阶级、群众、劳动观点的认识。
1月31日至2月5日长沙市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举行第二次会议。市长阎子祥作三个多月来的市政工作报告。会议着重讨论分配购买公债,发展小学教育和社会教育,废除码头封建剥削制度三项任务。分别通过决议案。会议选举产生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曹瑛当选为主席,曹伯闻、肖敏颂当选为副主席,委员26人。会议收到提案370件,包括推销公债、小学教育和社会教育、码头问题、市政建设、社会治安等10个方面。会议还决定设立公债推销、码头管理、财政经济、文教卫生、劳资治安5个专门委员会,以督促政府落实决议和决议案。
1月 市委决定,成立中共长沙市郊区委员会。
2月21日 省会长沙举行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大会。与会各界人民代表1100余人。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程潜,省委常委金明,市委书记、市中苏友协会长曹瑛等省、市党政领导出席并讲话,要求全市人民积极学习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验,努力工作,建设新的长沙。
3月18日 市委批准市文教局关于在恢复的基础上充实与改进和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全市小学教育与社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计划。同年6月,市委成立长沙市职工业余教育委员会。这年上学期,全市共有小学186所,学生30741人,较上学期增加3301人,比解放前增加8500多人,社会教育逐步走上正轨。至年底,共办职工业余学校25所,12000余名职工参加政治文化学习。
3月21日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发出《告全体代表暨全市人民书》。强调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关于生产救灾》和省委的有关指示,号召市民积极响应,开展节约互助和每人每天节约一两米运动,以战胜灾荒。
6月14日 市委成立长沙市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7月,召开了第一次失业工人代表会,对失业工人采取边登记、边救济、边安置的方针和以工代赈、生产自救、还乡生产、发放救济金、转业训练等措施。64528名失业人员,先后介绍就业16433人,动员还乡生产1611人,转业训练2308人,组织生产自救1510人,以工代赈135124人次,单纯救济64664人次,共发放救济金338.69亿元(粮食折成人民币)。
6月15日至16日 长沙市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举行第三次会议。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袁任远致开幕词,市长阎子祥作《市政工作报告》。会议就调整工商业与改善公私关系、端正劳资关系与救济失业工人等问题作决议案。会议选举产生新的协商委员会,曹瑛当选为主席,曹伯闻、肖敏颂为副主席,委员30人。会议决定设工商企业辅导、公私关系协商、劳资协商和市政建设等6个专门委员会,负责督促政府贯彻实施各项决议。
8月10日 市委召开整风动员大会,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精神,部署即日起至12月底,全市各级党组织有计划、有步骤、自上而下地结合总结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党内整风。整风运动中,机关党组织着重纠正党内存在的居功自傲情绪、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基层党组织着重解决存在的政策、纪律观念淡薄等问题。在整风运动中,各级党组织建立每月开好一次支部大会、每个季度召开一次支委会、一次小组民主生活会、一次党课教育的制度,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9月1日 市人民政府颁发《长沙市婚姻登记暂行办法》。提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具体办法和措施。随后,各区成立办事机构,采取召开座谈会,组织专题讨论,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同时,对全市家庭婚姻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清理,法院公开审判一批虐待妻子案。至1952年底,全市自由结婚的7061对,解除“二房亲”“童养媳”等不合理婚姻的7430对。次年9月,市妇联再次开展婚姻法宣传教育活动。
9月10日 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中山公园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座谈《长沙市区规划原则草案》《道路系统草图》《区域规划草图》等长沙市的规划技术问题。以上三个规划,为长沙市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9月 市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的精神,制定《长沙市郊土地改革实施办法(草案)》。11月2日,成立长沙市郊土地改革委员会。郊区土改分三批先后展开。次年春耕前夕,多数乡完成反封建斗争、划分阶级、分配胜利果实等项工作。11月,又进行了查敌人、查队伍、查政策以及整顿组织、民主建设、自我教育等工作,有18800多户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土地79204亩,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同月 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曹瑛兼任纪委书记。1952年8月,由湖南省委任命市委纪检会正、副书记和委员,正式建立领导机构。
10月29日至11月4日 长沙市首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城市工作如何依靠工人阶级,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和加强工会工作。大会宣布成立长沙市总工会,袁学之任主席。
11月10日至12日 长沙市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提出“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组织妇女参加社会生产,以女职工为基础,团结各阶层妇女,努力建设新长沙”的当前妇女工作方针和任务。依照《长沙市民主妇女联合会章程》,成立市民主妇女联合会,程宜萍当选为主任。
12月1日至5日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长沙市第一届团员代表大会召开,确定团结教育全市广大青年,深入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运动,搞好生产、工作、学习,支援土改,加强团的教育,进一步巩固壮大团的组织,在青年运动中,发挥团的作用,成为党的有力助手为团的中心任务。成立青年团长沙市委员会,孔安民为书记。
12月下旬 遵照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第一三八师调离长沙市,开赴朝鲜作战。湖南省军区重建长沙警备司令部、政治部,省军区副司令员文年生兼任司令员,曹瑛兼任政治委员。
1951年
3月19日 毛泽东就“第一师范迁回书院坪原址”一事批示:“规模不宜太大。”
3月27日 市委召开生产会议,着重研究组织互助、推广合作、发展生产问题。5月,市委又发出《关于当前发展合作社工作的指示》,要求独立劳动者有重点的逐步组织起来,在郊区主要组织供销合作社和农业互助组。8月上旬,市区手工业合作社建立起来,郊区云麓乡天马村谭荣生组织了第一个农业互助组。至1952年12月,郊区有2715户农民加入互助组,占全郊农户数的21.97%。
4月10日至12日 长沙市各界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召开,成立市抗美援朝分会,坚决贯彻全国总会《关于捐献武器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具体办法的通知》精神,积极开展捐献活动。至年底,总计捐献人民币241.78万元,可购战斗机16架。同时,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捐款7.1亿元,捐献慰问袋5000多个、慰问品3.3万多件,写慰问信1.1万封。
6月23日至28日 长沙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市委建议,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从本届本次会议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市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本届代表398人。会议由曹瑛致开幕词。会议听取和审查阎子祥作的《长沙市人民政府两年来的工作报告》和市财政局局长尚子锦作的财政概况报告,并通过相应的决议。选举阎子祥为市长,尚子锦为第一副市长,向德为第二副市长,王永祥等27人为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选举曹瑛为长沙市第二届各界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曹伯闻、肖敏颂为副主席,毛荫生等45人为委员。省人民政府王首道致闭幕词。
7月1日 市委颁发《关于清理机关、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和建党计划(草案)》,开始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整党运动。在清理机关工作人员中,市、区机关党组织,经过思想动员、坦白交待、处理总结三个阶段的工作,发现曾参加过反动党团和特务组织的占干部总数的25%,对他们分别作了思想和组织的清理。在整党、建党工作中,经过“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对党员进行登记、审查并分别就不同情况作出处理。至1954年底结束时,全市劝退26人,清除出党的190人,另有27人予以撤销候补党员资格。
7月至8月 市委相继作出决定,分别成立中共长沙市东区、南区、西区、北区四个委员会。
9月25日 为贯彻政务院《关于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工作的指示》,市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城区4个区及郊区所辖的4个区公所,分别成立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及郊区所辖文艺、金盆、岳麓、会春8个区人民政府。10月,城东、城西、城北3个区分别召开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区人民政府领导人员,完成区级政权建设工作。
11月6日市人民政府发出贯彻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议》的指示,取消初、高小分段制。要求翌年春季试点,秋季在全市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
1952年
1月1日 长沙市警备司令部撤销,其警备任务由湖南省公安部队接管。
1月6日至9日 湖南省委直属党委、长沙市委联合召开省、市党员代表会议,听取王首道“关于放手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报告,讨论研究开展“三反”运动的方针和方法。13日,市增产节约委员会召开全市干部动员大会。自此,全市各级党组织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全面开展“三反”运动。经过学习动员、坦白检举、追赃定案、思想组织建设四个阶段,共查出犯有贪污错误或罪行的502人,约占参加运动人数的3.2%,受刑事处分的41人。对情节轻微的采取教育从严、处分从宽的办法酌情处理。
1月28日 省、市人民政府和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开展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精神,黄克诚、王首道、程潜、曹瑛等省、市党政负责人在讲话中号召长沙市工商界大张旗鼓地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斗争。会后,市委组织1434人的工作队(组),深入重点行业并照顾一般行业。经过分类核实、定案处理,参加运动的17506户私营工商业户中,完全守法户14.94%,基本守法户66.64%,半守法半违法户17.5%,严重违法户0.8%,完全违法户0.1%。违法总金额为1648亿元,其中经核实退补的为600亿元。并按照党的处理违法工商户的5条基本原则,采取“检查从严、处理从宽”,“坦自从宽、抗拒从严”的方针,对64名五毒俱全的予以逮捕,其中17人被判处徒刑。
3月29日 金明任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随着长沙市政权的巩固,社会秩序安定,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于本年6月撤销。
4月15日 市人民政府、市增产节约委员会联合发出《贪污分子和不法资本家补税、退财、退赃主要政策公告》。
4月 长沙大托铺飞机场动工兴建。1954年竣工。开辟长沙同国内一些城市的空中航线。
6月14日 市委根据中南局组织工作会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作出《关于三反运动结束,反贪污斗争转入思想组织建设的决定》。强调贯彻积极慎重的方针,全面开展建党工作。到年底,共培养积极分子7700多人,吸收新党员1266人,提拔干部3680人。至次年底,全市国营和地方国营工厂的车间都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
6月20日至22日 市委召开私营企业工人店员代表会议。曹瑛在题为《如何实现和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的讲话中,针对全市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公私关系紧张、影响团结生产等问题,指出: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团结资方,建立新的劳资关系;巩固国营经济领导,协助政府确立新的公私关系,搞好生产。
6月 市委向省委、中南局作出《关于结束“五反”运动,大力恢复发展生产的报告》,提出恢复生产的主要措施:(一)巩固“五反”成果,大力进行恢复经济,抓紧贷款与加工订货,充分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向资方交待政策,促其积极经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等;(二)实行工人监督生产的制度;(三)整顿工商联及同业工会。中南局收到报告后,立即批示,同意长沙市关于“五反”结束后恢复生产各项措施,并转各省、市参考。
8月9日 阎子祥在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四次会议上作《关于巩固三反、五反运动的伟大胜利,进一步繁荣经济,加强政权建设》的报告,强调全市工作的近期任务是:继续大力恢复与发展生产,活跃城乡经济,争取市场进一步繁荣;完成街道民主建政,巩固警民团结;继续普及与深入开展卫生运动。
8月10日 市委召开民兵工作联席会议,传达贯彻民兵组织条例和省军区关于组建民兵工作的指示精神,提出在全市实行民兵制度、义务兵役制度。会议还讨论了1952年至1953年春季的民兵工作任务。
8月26日市委发出关于进行街道民主建政工作的指示,提出街道民主建政工作的步骤和作法。从市、区两级党政机关抽调244名干部组成若干工作组,分赴基层开展工作。10月,全市32个居委会分两批完成街道民主建政任务。12月,市内各区分别召开区人民代表会议,代行区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举正、副区长。至此,市区民主建政工作全面完成,原设的居委会体制均改成街道办事处体制。
9月6日 长沙市解放后第一批29栋劳动人民住宅楼动工兴建,标志着长沙市有计划地解决劳动人民居住问题的开始。
9月13日 长沙市成立劳动就业委员会。10月开始,办理就业人员登记、训练和有计划安排就业人员,检查市委于5月提出解决失业工人的8项办法的执行情况,督促有关单位落实。至年底,介绍就业16433人,动员返乡1611人,转业训练6308人,组织生产自救1510人,基本上解决了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9月中旬 经中南军区批准,组建长沙市人民武装部,隶属湖南省军区,下辖郊区人武部和工人纠察总队(民兵组织前身)。曹瑛兼政委,朱奎任副部长(部长暂未配)。年底,各乡、镇、街道建立人民武装委员会。
10月29日至11月2日 中共长沙市第一次代表会议举行。传达贯彻中南局和省委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并就全市工作重点由社会改革转向生产建设作出决定。正式代表200人,列席代表50人。曹瑛代表市委作工作报告,省委负责人周小舟到会讲话。会议确定近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深入地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生产改革和认真做好建党与培养提拔干部的工作。决定今后市委会议要以大部分时间讨论生产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市委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干部要定期学习生产知识,并逐步形成制度,要加强对国营企业和地方国营企业的领导,较大的工厂企业由市委直接掌握,市委委员分头联系,并设立党的企业工作委员会,较小的工厂企业,分别划归各区区委领导。市委成立增产节约生产改革办公室,负责具体指导和联系工作。机关干部要深入基层,边做边学,把学习生产、熟悉生产作为一项迫切的政治任务去完成。
12月10日 市委召开市直有关部门和工厂企业的干部大会。传达贯彻中央财委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精神,提出编制长沙市第一个五年经济计划的设想,并要求工厂企业做好订立计划的准备工作,以编制计划为中心,边编制边执行,开展劳动竞赛。有关部门经过资料收集、基数核定等一系列工作后,1954年底,计划部门综合汇编成计划草案,后经多次修改,于1955年上报省计委。
是年 全市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96万亿元,为1949年的380.64%,其中工业总产值1.06万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5%。市财政收入1952年达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三年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193亿元,城市基本建设有了很大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迅速,小学入学人数已达到4万余人,较1949年增加50%,职工学校学生数已从1950年的5500余人发展到1952年的27300余人。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人年均实际收入较1950年增加39.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