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大事记

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起步时期

(1978年12月—1982年8月)

1978年

12月24日 市委常委、警备区党委常委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党委在工作上、思想上、作风上真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首先要在思想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接触新事物,解决新问题。

                     1979年         

1月4日 省委就解决“文化大革命”中几个遗留问题作出决定,其中涉及长沙市的有:一、1967年9月22日关于浏阳问题的通知是错误的。二、称红色政权保卫军、赤卫队等组织为御用组织、反动组织,应予撤销。三、1974年所谓汽电、长港经验是错误的,省委21号、22号文件应予纠正。四、1974年长沙街头“穷志诚”的大字报和王吉贤六人的公开信,观点是反”四人帮”的,后来批判他们的不实之词应予推翻。19日,省委决定,长沙市邮电局刘秀英被定为现行反革命遭到逮捕,应予平反,恢复名誉和党的组织生活,并分配工作。

1月16日至24日 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认为粉碎“四人帮”两年多来,市委在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双打”运动、昭雪冤、假、错案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要求善始善终地抓好揭批查运动,抓紧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民族资产阶级政策、地富分子摘帽和地富子女成份的政策,统筹解决知青上山下乡问题,继续搞好冤假错案平反和右派分子改正等工作。

1月19日 省委发出《关于撤销1966年8月27日<关于改组原中共长沙市委的决定>的通知》。《通知》同时决定为被错误撤职的原长沙市委负责人孔安民、王群伍、韩曙光、张惠民四人予以平反,恢复名誉。

1月20日 市委作出《关于解决“文化大革命”中几个遗留问题的决定》,对“文化大革命”中市委发出的改组原市委、挖“黑三线”、追查“总理遗言”、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等行动予以全面否定,对这些事件中受到处理和牵连的同志一律给予平反,恢复名誉。

2月下旬 市委紧急部署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有关工作。23日,市革委会、警备区联合发出《关于对空作战的指示》,成立市防空指挥领导小组。接着,警备区从所属部队抽调49名干部和268名战士上前线。至3月28日,完成从基干民兵中紧急征兵601名的任务。

3月9日 市革委会通知在全市迅速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要求各级领导带头,教育人民树立护林光荣,毁林可耻的新风尚。从1981年起,全市每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1985年市人大常委会决定香樟为市树,杜鹃花为市花。颁布《长沙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暂行条例》。至1985年,全市共投入138万个义务植树工日,植树623万株。

3月13日至16日 市委召开全市落实政策会议。传达贯彻省委落实政策座谈会精神,会议针对全市落实政策工作发展不平衡、进展较慢的状况,强调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和遵循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只能粗、不能细”的原则,实行党委领导下专门班子与群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加快落实政策的步伐。至8月,全市错划右派改正工作全部完成。对1959年“反右倾”遗留问题,全部作了平反纠正。“社教”中被开除公职的已复查了79%,其中收回安排工作或安置的占44%,“文化大革命”中被开除公职的已复查85%。

5月8日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恢复长沙市委人民武装委员会。地方党委书记兼任军分区、人武部第一政委。

5月23日至27日 市委工作会议提出全市经济工作的八大目标和思想、工作、作风上的八个转移。八大目标是:一、把农业生产搞上去,各种粮食丰收,发展多种经营;二、大力发展轻纺工业,年均递增18%以上,三、充分发挥机械加工工业的特长,把短线产品和国家急需产品搞上去;四、积极发展建材工业;五、加快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六、加快住宅建设,发展城市公用事业;七、缩短基建路线,集中力量打好65个项目的歼灭战;八、广开门路,安置待业人员。八个转移是:从抓产值转向重点抓品种、质量和技术改造;从一般抓生产速度转向抓扩大再生产、发展生产力;从抓事务的行政工作方法转向科学管理,按经济规律办事;从不讲经济核算转向大抓经济核算、经济效益;从只注意政治学习,忽视科学技术转向着重抓科学技术学习;从不注意经济综合平衡,转向搞好综合平衡;从政治、经济“两张皮”转向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经济工作、做到生产过程中;从脱离实际,官僚主义转向深入实际、联系群众。

6月2日 市委就知青工作中存在的不愿下乡及生活安置、就业、户口等问题提出具体意见:继续动员和鼓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继续办好厂社挂勾、集体安置的知青点,妥善解决好生产、生活、住房、口粮等具体问题;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渠道,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解决下乡知青和留城待业青年的问题。在两年内分期分批解决好1972年底以前下乡的知青回城就业问题。

7月13日 全国“新长征火炬接力”活动长沙段交接仪式在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纪念馆举行。火炬由浏阳县交来,经由船山学社、五一广场、第一师范、橘子洲头至爱晚亭,14日移交湘潭市。

7月至11月根据市委的指示,市经委在东风钢厂、湖南造漆厂、长沙电池厂、长沙卷烟厂、湖南日用化工厂5个企业试行超产奖励制度。5个企业总产值和利润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5.4%和140%。其中,东风钢厂至11月上旬,结束了持续20年的亏损局面。

9月18日至22日 市委常委对真理标准进行专题学习,强调重新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石新山就如何补好这一课,提出具体意见:一、从林彪、“四人帮”制造的精神枷锁和“两个凡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二、实事求是地看待过去批判过或提倡过的东西,纠正“左”比右好的错误认识;三、联系实际,把补课落到实处,把讨论与弄清楚国内阶级状况的变化、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结合起来,同实现工作重点转移、贯彻国家经济调整方针、进一步落实党的各种政策、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其后,市委在落实政策会议、宣传工作会议、纪检工作会议上都分别组织真理标准的学习讨论,安排各有关战线结合工作进行补课,分期分批集中轮训县团以上党员干部1200多名。这次补课讨论,全市共有8万多党员参加,占全市党员总数的90%以上。

12月 针对居民住宅紧张、危陋住屋多、翻修改造任务大的状况,市委着力解决人民生活方面“欠帐太多”的问题。年底,全市住宅建设完成200.27万平方米,3700多户搬进新居。

同月 市委成立“区别原工商业者中的劳动者工作领导小组”。区别工作于1980年2月开始试点,3月全面铺开,到年底,区别工作完成,全市共从原工商业者11461人中区别出小商、小贩、小业主及其他劳动者9296人,占原工商业者总数的81.1%。

1980年

1月13日 市召开农业科学技术经验交流会。

1月28日至2月3日 根据全国、全省经济调整的部署和要求,市委、市革委专题研究我市1980年至1981年国民经济调整目标,即:在农业方面,继续贯彻农林牧副渔并举的方针,使农业生产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轻纺工业按原料、资金等六优先的原则,增加比重,并发展化学、电子、机械工业等;基建战线本着先生产后基建、先挖潜后新建的原则,缩减投资,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努力扩大出口产品的生产;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生产和服务性事业。

2月25日 株洲、衡阳、湘潭、邵阳、长沙五市工业学大庆竞赛会议在长沙市召开。

3月至4月 东区进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直接选举试点工作。8月,市委决定成立长沙市选举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在10月、11月分别召开各区、县、郊人民代表大会。12月,长沙县及郊区革委会分别改为长沙县人民政府和郊区人民政府。

4月14日 市计生委提出在1980年的计划生育工作中,要把好晚婚关,合理安排一胎,严格控制二胎,坚决杜绝三胎。

4月 市委成立市委落实起义投诚人员政策领导小组和市宗教房产清理小组。

5月 民盟、民革、民建长沙市委和工商联分别召开代表大会或会员大会,恢复组织活动。李照民在代表大会上讲话,希望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围绕加快四化建设这一总目标,协助市委把各方面工作做好。各民主党派号召各自的成员和所联系的人士,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同心同德,为实现四化、为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9月17日至23日 中共长沙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委和各级党组织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拨乱反正的工作情况,讨论通过长沙市第六个五年计划。要求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逐步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努力发展工农业生产,搞好商品流通,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广播等各项事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继续落实好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现有科研机构,有计划地建设二批骨干研究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会议先后听取石新山的工作报告和高喜华的纪检工作报告,并选举产生中共长沙市第六届委员会,石新山任书记,李照民、张惠民、王克俭、高喜华、罗海藩任副书记,并选举李维裕等25人为省党代会代表。

同年 1980年为国民经济第五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23.1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0.26亿元,农业总产值7.74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35亿元,全市人口470万。

1981年

1月12日至16日 市委召开宣传工作会议,提出继续贯彻执行“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排除错误思想干扰,做好工作,使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和致力于经济调整这个中心任务。

2月14日至19日 为了尽快改变基建失控,资金投放量过大,物价上涨的现状,市委、市革委作出具体部署:一、坚决压缩基建,凡确定上的项目,集中力量保上去,凡确定不能上的,一个不上,已经上了的,坚决停建。二、进一步调整工业结构,对任务饱满,可能发展的轻纺工业,如自行车、闹钟,要通过联合,组织专业化协作,大幅度增长。三、切实加强农业,在保证粮食稳定增产的同时,努力加快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发展,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搞好经营管理。四、搞好商品流通,完善以国营商业为主的多成份、多渠道、少环节的流通体制,恢复和发展集体和个体商业,办好城市农贸市场和农村集市贸易。五、大力开展增产节约,继续试行扩权试点,继续完善超收分成、包干提奖等办法,严格经济核算,不准挥霍国家资财。六、保持物价稳定,安定人民生活。

3月2日至3日 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市科委、市人事局联合召开知识分子座谈会。会议指出,要清理“左”的思想影响,大胆使用、合理安排知识分子,不仅要纠正过去对知识分子的错误处理,而且要做到能者在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搞好合作共事关系;做好技术职称的晋升工作,培养和提拔中青年知识分子,并尽可能地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3月6日 市委常委研究贯彻省委落实政策座谈会的精神,作出决定:把清“左”的精神贯彻到基层,进一步摸清落实政策的底子,充实办案力量,切实抓好落实政策工作。

3月13日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青联、市文联、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等六个群众团体向全市人民发出号召书,号召开展“五讲”(讲文明、讲道德、讲秩序、讲礼貌、讲卫生)、“四美”(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活动。4月19日,省会开展文明礼貌日活动,省、市党政领导万达、刘夫生、王治国、董志文、李照民等同全市18万军民走上大街小巷、车站、码头做好事、办实事。

4月8日 市革委确定工业调整总的指导思想是:依靠现有工业企业,围绕发展消费品生产,少停关,多并转,在联合上下功夫,在“转”字上找出路,进一步改善工业内部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一批名牌产品,拉长一批短线产品,扩大一批外贸产品,更新一批老产品,填补一批缺门产品,切实组织好以重点产品为中心的各种经济联合体。

4月14日至18日 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就“左”的错误在长沙市的主要表现和危害、应当吸取的教训以及如何边清理边落实等问题作了讨论。指出应总结的经验教训:一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二要正确认识国内阶级状况和正确处理阶级斗争的问题;三要明确生产目的,讲求经济效益;四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五要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掌握其思想体系。

5月29日 国务院批准《长沙市总体规划》。批复指出:在工业生产方面应着重发展轻纺工业,特别是传统手工艺品;市区人口规模近期控制在85万人以内;城市布局要在现有基础上控制湘江西岸北部地区的发展,结合工业调整搞好生活服务设施配套,保护好岳麓山风景区,根据情况有重点地建设1至2个远郊小城镇。市革委于11月举办了长沙市城市规划展览。

6月16日至25日政协长沙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王克俭为市政协主席。

6月18日 长沙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审议并通过《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长沙市1980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81年计划安排的报告的决议》《关于长沙市1980年财政决策和1981年财政预算的报告的决议》《关于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长沙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决定撤销市革委会,选举产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成立市人民政府,选举张惠民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照民任市长。

7月1日至3日 市委常委学习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8月至9月间,市委分两次组织全市县团级党员干部学习《决议》和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致认为,毛泽东的历史功绩不能抹煞,晚年错误应该承认,“两个凡是”必须反对,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不能丢。

7月27日 市委批准成立市党史资料征集小组。1983年改为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随后,全市党史部门至1990年,先后编纂、发行了《长沙党史人物传记》《长沙英烈》《宁乡人民革命史》《浏阳人民革命史》《岳麓枫红》等20多种(集)地方党史资料,完成中央和省下达的一批党史专题。

9月9日 市委决定,自10月1日起,将《长沙日报》更名为《长沙晚报》,仍为市委机关报。

11月18日 市委办、市委宣传部转发关于会场和公共场所悬挂领袖像的通知。到12月底,全市共清除过时标语和残缺语录4700条,一些不符合规定的挂像也进行了处理。

12月17日 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加强对城镇待业青年就业的领导和管理的通知》,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要求从实际出发,迅速建立起“条块结合,共同负责”的领导管理体制,各类服务公司掌握好本范围内的待业情况,安排就业门路。1976年至1980年全市安置就业13.8万人。是年安置待业青年3万余人,重点安置在发展的商业、饮食服务业、修理业和其他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各级劳服公司举办各种职业培训班79个,参培数达3700多人。

12月21日 市委就贯彻执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决定》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特别是县以上单位的负责同志要进一步提高对开展调查研究的认识,市委常委每人每年应有1/3以上的时间在基层作调查研究。

是年 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完成3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95亿元,比上年增长7.5%。财政收入完成3.6亿元。290户市属企业建立了经济责任制,占市属工交企业总数的81%。全市县级企业普遍建立健全了厂长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农村86%的生产队建立了农业生产责任制。

1982年

2月16日 省委决定刘夫生兼任长沙市委第一书记,熊清泉为第二书记。

2月25日 市委、市政府就全国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发出通知,要求全市人民按照中央指示,搞好环境卫生,整顿公共秩序,提高服务质量。3月1日,刘夫生、熊清泉和干部群众一起上街打扫卫生,就地与群众研究搞好市场管理与环境卫生等问题。东南西北四区分别设立“为您服务”中心活动点。4月16日,400个单位和集体因成绩优异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嘉奖。

2月 市人民政府采取10项措施,以“包”字为中心,完善经济责任制,对盈利国营企业实行全额利润留成或基数包干,增长留成;对微利企业实行上缴利润包干,超收留用。

3月4日至5日 李照民2月份被免去市长职务后,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任命熊清泉为代理市长。

3月16日至19日 市第十三次职工劳动模范先进集体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代表近千人,先进单位和个人代表介绍了经验。

5月中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多种经营座谈会,研究制定加强全市多种经营发展的具体措施。指出发展多种经营必须立足于原料有来源,生产有技术,产品有销路,经营有效益。要求紧紧抓住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这个中心环节,尽快把现有的林、牧、副、渔各业生产责任制落实好。会后,全市农村863个社队林场、512个社队茶场、627个社队果园、1445个社队猪场、250个社队渔场全部实行社队统一经营下的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

6月7日至10日 市总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期间,代表们就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推行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动员广大职工为开创四化建设新局面等进行讨论。会议选举产生殷水球为主席的总工会第十三届委员会。

7月1日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到本日零点止,长沙市人口为2470921人,其中市区1076413人,长沙县728851入,望城县665657人。

7月10日至14日 市委召开组织工作会议,着重研究老干部、中青年干部、知识分子干部、干部培训和落实干部政策五项工作。强调建设一个“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领导班子。

7月29日至8月24日 长沙市代市长熊清泉率领长沙市友好代表团对刚果人民共和国布拉柴维尔市进行友好访问,签定两市结为友好城市协议书。

作者:
网站累计访问量: 770936 次
长沙党史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湘ICP备16011902号-2
主办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