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湘烈士事迹陈列室
位于长沙县福临镇。由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红色影像馆、报告厅、烈士资料室等组成。陈列室分为“英雄故里,红色脊梁”“抗击外侮,光辉壮烈”等篇章,通过大量的文物、图片,多样化地展示了陈树湘平凡而伟大的事迹,体现了他断肠明志、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陈树湘同志简介
陈树湘(1905年-1934年),原名陈树春,湖南长沙县人,中国共产党员,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革命烈士。
陈树湘1922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马日事变”后,参加北伐军叶挺部,任班长、警卫团排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又随团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上井冈山 ,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第34师师长。1934年11月下旬,在湘江之战中,他率领部队付出重大牺牲,在完成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抢渡湘江的艰巨任务后,负伤被俘。1934年12月,在敌人押送前往长沙的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时年29岁。
2009年9月10日,陈树湘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机关旧址
1919年,14岁的陈树湘受到“五四运动”新思潮的精神洗礼,参加了由新民学会发动的长沙反日爱国运动。因常去清水塘挑水、送菜,陈树湘在1921年结识了毛泽东、何叔衡等早期湖南革命活动家,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3年,陈树湘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今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7月,经滕代远、周以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与农民协会骨干协助北伐军攻打长沙,夺枪十余支,建立了一支农民自卫武装。1927年,陈树湘与杨立三、赖传珠等人加入叶挺新兵营,同年9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随军奔赴井冈山。
红三十四师第五次反“围剿”行军图
1934年3月,陈树湘被任命为红三十四师师长。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他指挥全师冒着国民党飞机的狂轰滥炸,在泰宁一线多次打退汤恩伯部八十八师和八十九师3万余众多次进攻,完成了牵制敌军的重任。
梅口防御战是陈树湘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发生在1933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初期。梅口是通往中央苏区宁都与瑞金的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陈树湘到梅口后,同当地苏维埃政府、军民一起沿梅口河滩挖掘了许多战壕掩体,当国民党军周浑元部抢渡时,遭到陈树湘部有力阻击,7天7夜,都无法前进一步。
1934年4月,陈树湘率部前往建宁接替红十五师防务,阻击敌人十多天。
1934年8月,按照彭德怀军团长的部署,陈树湘率红三十四师集中火力猛袭敌军后续部队,在高虎垴将广昌敌兵击退,使国民党军前线总指挥陈诚被撤职。
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示意图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坚持与敌正面对抗。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红军完全陷入被动地位,被迫于1934年10月仓促退出根据地,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湘江战役中,红三十四师作为全军总后卫,战斗顽强,勇于牺牲,成功掩护了中央机关、中革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强渡湘江,突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
1934年11月25日,中央红军强渡湘江,红五军团作为全军后卫,与敌展开激战。
湘江战役红三十四师行军示意图
①全州县安和乡建江,1934年12月3日清晨,红三十四师沿湘江支流建江而下,前往凤凰嘴抢渡湘江。
②文塘镇安和乡黄陡坡,12月3日下午,红三十四师遭桂军四十四师堵截,电台被炸,与军委联络完全中断,师政委程翠林、政治部主任蔡中及侯中辉、苏达清、彭竹峰等团级干部相继阵亡。
③宝界山,红三十四师被桂军阻截后,走进宝界山山区。
④灌阳县板桥铺,12月4日下午,陈树湘率余部800余人在此遭到桂军包围,仅400余人突围出去。
⑤灌阳县长塘坪,12月6日凌晨,红三十四师在长塘坪与灌阳易生玉民团遭遇,在韩伟一〇〇团30余人的掩护下,师长陈树湘、参谋长王光道率200余人突出重围,于12月7日回到湖南。
油画《红军师长陈树湘》
陈树湘被俘后,拒医绝食,坚持斗争。敌人无奈,将他抬往道县县城向上司邀功请赏,行至道县蚣坝镇石马神村附近的将军塘时,他乘敌不备,毅然扯断肠子,当场壮烈牺牲,时年29岁。兑现了自己“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陈树湘故居
陈树湘故居坐落于长沙县福临镇福临社区枫树湾。故居遵循修旧如旧、还原历史的建筑风格,通过多方考证恢复了林成祖地主家的杂物及工房,复原了陈树湘烈士出生地,是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承担烈士精神传承、烈士凭吊缅怀活动等爱国主义教育职能,已成为长沙县热门红色旅游路线,是开展烈士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陈树湘故里纪念地
陈树湘故里纪念地分为陈树湘生平事迹陈列室、陈树湘故居、陈树湘烈士纪念广场三部分组成。陈树湘故里纪念地借助长沙县福临镇全国文旅融合试点单位、全国优秀文化站开设了多功能多媒体教室、会议室、户外拓展等场地,可为参观个人及团队用于开展参观缅怀、现场教学、会议、微党课等爱教活动。故里纪念地推出了一系列的特色微党课,成立陈树湘烈士宣讲团,团长杨义开发了《跨越世纪的回电》《愿化长缨缚苍龙》《红色永传承、寻找陈树湘》《追寻陈树湘足迹》《碧血湘江化忠魂、生死与共战友情》等特色党课,以跟随韩京京共同寻找陈树湘和红军三十四师的亲身经历讲述背后追寻的故事,感悟革命先烈为革命矢志奋斗、不惜牺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