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三兴街2号。李富春故居坐东朝西。始建于清末,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1993年1月开始规划筹建占地48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小青瓦双坡屋面。1995年按原貌复建,并建立纪念馆。5月22日对外开放,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亲自参加开馆仪式。1995年4月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公布为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7月被列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富春同志简介
李富春(1900年-1975年),诞生在湖南长沙三兴街 “李福星扇店”, 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14年考入著名的长郡中学,1918年毕业后考入河北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的赴法勤工俭学预备班。1919年,参加了著名的五四运动,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青年。1919年10月底,从上海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李富春、李维汉、蔡和森等发起组织了以赞同马克思主义和实行俄国式十月革命为宗旨的工学世界社。1922年,李富春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李富春回国,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军法处长。不久,参加北伐战争。1934年9月李富春任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10月参加长征。1935年出席了“遵义会议”。在会议上,李富春旗帜鲜明支持毛泽东的军事主张,为毛泽东在党中央领导地位的确立起了积极作用。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和中央财政经济部部长、中央办公厅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西满分局书记、东北局副书记、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东北军区副政委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重工业部部长。1953年4月任国家计委主任。1954年9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他是党的第七、八、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1966年8月,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75年在北京逝世。
李富春出生地——20世纪初的长沙
1900年5月22日, 李富春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教师家庭。严格的家教,对李富春的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李富春在长郡中学的毕业证书
1916年至1918年李富春在长郡中学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他目睹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状况,决心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
李富春保定育德中学毕业证书
1918年9月,李富春考入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学习,为赴法勤工俭学作准备。
北伐战争时期的李富春
1925年8月,李富春由莫斯科转道归国到达广州,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委员,并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军法处处长,领中将衔。不久,参加北伐战争。
遵义会议旧址
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李富春始终战斗在红军政治工作的第一线,他一直是红军主要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之一。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占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城。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张闻天作报告和毛泽东的长篇发言,都尖锐和深刻地批评了博古和李德军事路线的严重错误。王稼祥、朱德等很多人在会上都做了重要发言。李富春参加了会议,发言支持多数人的正确意见。伍修权在回忆录中写道:“会上的其他发言,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李富春和聂荣臻同志。他们对李德那一套很不满, 对‘左’倾军事错误的批判很严厉。”遵义会议结束了党内 “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毛泽东再次进入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机构,为保证长征和以后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遵义会议后,李富春及时向总政治部传达了会议的精神,坚定广大指战员的信心。这期间李富春签发了总政治部很多重要文件:《关于由川南回师东向对政治工作的指示》 《关于收容工作的训令》《关于解决红军给养克服战费困难训令》《关于目前瓦解白军工作的几项重要指示》《关于宣传工作要点》等。为保证遵义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起了重要作用。李富春在长征中的政治思想工作中,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扩大了红军的影响,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对巩固部队,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长征乃至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红军标语
在长征途中,李富春领导红军总政治部在做好部队政治工作的同时,广泛进行文告宣传,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和少数民族工作,使长征充分发挥了“宣传队和播种机”的作用。
延安时期的李富春
抗日战争时期,李富春先后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在著名的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李富春显示出领导经济工作的才能,受到普遍称赞。
“一五”期间李富春深入实地调查足迹示意图
“一五”期间,李富春曾率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中、苏双方专家到兰州、西安、洛阳、重庆三峡等地进行实地考察、选址,深入东北重点企业调查研究,解决企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落实156项援建工程,足迹遍布中国的东北、西北、西南各处。
李富春在广东考察
重视调查研究是李富春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一五”期间为落实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他曾深入到兰州、西安、洛阳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为选址做了大量繁杂的工作。1961年,为贯彻国民经济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他组织调查组并亲自蹲点,对北京10个重点工厂和单位进行了六个月的系统调查,提出了用 “八字”方针改进企业管理和工业管理。
李富春与蔡畅
李富春、蔡畅夫妇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和国家经济建设领域和妇女运动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这对同年同月出生的革命伴侣,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留下了许多人间佳话。
忠诚于党、风雨同舟。李富春和蔡畅都是我们党的早期党员。青年时代,他们目睹山河破碎、人民疾苦、政权腐朽,怀着一片救国之心,共赴法国勤工俭学,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经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批准成为正式党员。1923年,李富春、蔡畅在法国巴黎结婚,成为患难与共、相伴一生的红色伴侣。回国后,他们投身大革命洪流之中。李富春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为党和军队培养了一大批骨干;蔡畅与何香凝等人合作,领导两广地区妇女解放运动。大革命失败后,面对残酷斗争形势,他们以共产党员大无畏的精神,努力为党工作。夫妇二人都参加了长征,在条件恶劣、情况危急的形势下,他们相互勉励安慰,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共同坚持走完长征。此后,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李富春、蔡畅夫妇都初心如磐、并肩战斗、坚守信仰。
献身事业、功勋卓著。延安时期,李富春先后担任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领导陕甘宁边区财经工作,表现出卓越的经济领导才能。毛泽东同志曾号召“中央机关干部都要向李富春一样学会做经济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富春长期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为我国“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呕心沥血,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基人。蔡畅是我们党妇女运动的杰出领导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第一至三届全国妇联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拓宽了中国妇女国际交往的舞台,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富春、蔡畅夫妇几十年如一日,胸怀坦荡、兢兢业业,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1975年,蔡畅遵照李富春意愿,以夫妻俩名义,将积攒的10万元作为党费交给组织。李富春逝世两年后,蔡畅又向党组织缴纳了3万元特殊党费。夫妇俩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党贡献一生、奉献一生、战斗一生的庄严承诺。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李富春、蔡畅夫妇虽身居高位,却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是红色家风的优秀代表。蔡畅1954年给李富春做了一套新中山装,20年后他还穿着这件满是补丁的衣服。组织上照顾他们,给他们配发一辆吉普车作生活用车,李富春对工作人员说:“咱们国家底子薄、人民穷,一滴油、一分钱、一辆车都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他建议管理人员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买菜,车辆被退了回去。
民主人士柳亚子曾诗赠李富春、蔡畅夫妇,有两句“记取铁肩担道义,双飞李蔡两名家”,这是对他们光辉一生的最好诠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坚持的初心,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永远忠诚。”我们要学习和发扬李富春、蔡畅夫妇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