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收起义90周年之际,星辰在线组成全媒体直播团队,以“文家市的秋收”为题,沿着当年起义部队走过的道路,从沈家大屋会议,到文家市会师,探访革命旧址,追寻历史遗迹,带着成千上万的网友一道,共同重温那段风云岁月,为网友们讲述秋收起义各种历史典故,可谓一次生动的党史普及的全媒体立体式课堂。
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网络平台,许多年轻的网友对这次直播纷纷留言感叹,原来发生在90年前的秋收起义背后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一些观看此次直播的年轻网友,对中国共产党在秋收起义时亮出第一面“斧头镰刀”旗而不是现在的“锤子镰刀”党旗存有疑惑。那么,这是一段怎样不为众多人所知的历史呢?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时,由于有俄国共产党人帮助建党并参会,他们的旗帜理所当然地成了中国共产党党旗的范本,这就是:在红旗左上角加黄色“锤子镰刀”图案的苏维埃旗帜。
1927年9月秋收起义,中国共产党终于亮出了第一面自己的军旗,旗帜上画着“斧头镰刀”的图案。毛泽东在《西江月•秋收起义》描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在一些根据地还出现了“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的著名楹联。
1933年4月,中共中央研究决定,将“斧头”又调整为“锤头”。由于当时战争频繁,这一调整未能在全党全军得到贯彻执行,这一时期,“斧头”与“锤头”一度处在混用状态。
1942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对党旗式样作出决定:“中共党旗式样,宽阔为三与二之比,左角上有斧头镰刀,无五角星,委托中央办公厅制一批标准党旗,分发各主要机关。”至此,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制式党旗便诞生了。
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第一次正式在主席台上竖立起缀有“铁锤镰刀”的中国共产党党旗,从而结束了党从“一大”至“六大”无正式党旗的历史。
尽管194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中国共产党党旗式样作了“斧头镰刀”的决定,但在党的“七大”会场上及在此前后各抗日根据地所出现的中共党旗党徽图案,基本上都统一于“锤头镰刀”,已经鲜见“斧头镰刀”图案。
1996年9月21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指出,“党旗党徽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旗面长宽之比为3∶2,旗面左上方1/4部分缀党徽图案”等。至此,党旗党徽有了统一规范的标准式样。
为什么最后确定的是“锤头”,而不是“斧头”呢?
“斧头”“锤头”不只是图案形式上不同,还涉及到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性质的理解。“斧头”,主要用于手工业者;“锤子”,主要用于大工业中的工人。
“锤子”,更多地代表着当时的先进生产力,采用“锤头镰刀”式样,说明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镰刀”,顾名思义,联想到广大农民群众。
从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使用的“锤子镰刀”图案,也可以一以贯之地看出———中国革命的胜利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备注:部分相关资料摘选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档案报》《扬子晚报》等)
供稿人:星辰在线党委办总编室 罗建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