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秋收起义90周年专栏】毛泽东:还我卢德铭,给我三个师也不换!

卢德铭,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初创时期一位难得的军事将才。在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中虽然没有他的名字,2009年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6岁入私塾读书,16岁考入成都公学,1924年经孙中山引荐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6月,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团长。

南昌起义打响后,卢德铭接到前敌委员周逸群发来的电报,随即率警卫团开赴南昌起义地,坚决响应党的号召。但途中遭到了张发奎部的围追堵截,最终没能赶上南昌起义军。于是,卢德铭改变计划,到修水休整待命。

8月中下旬,根据党的指示,卢德铭率警卫团参加秋收起义。所有起义部队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在修水修口斑鸠林正式就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兼任起义部队总指挥。

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9月19日,一、二、三团会师文家市。鉴于战事失利,19日晚,毛泽东召开文家市会议,提出停止继续攻打长沙的军事行动和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的主张。

但是,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遭到余洒度和苏先骏的极力反对,他们坚持要“取浏阳直攻长沙”。当即,卢德铭反驳道:“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死抱住昨天的决定不放,主张到大城市去与敌人硬拼,搞中心城市暴动,势必要葬送我们这支起义部队,势必导致这次湘赣边界秋收暴动的彻底失败!”

卢德铭的威望很高,他的意见对统一会议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会议同意了进军罗霄山脉的主张。

9月20日,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22日到达芦溪,23日拂晓,部队刚从芦溪出发,遭到朱培德部敌军的伏击危急关头,卢德铭第一个冲上高地,他挥手大声命令机枪手上来,把机枪架在鹰嘴上。在打击敌人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敌人的火力一齐转向这里。

“打——”卢德铭拼命地呼喊着。突然,一颗子弹射进了他的胸膛,他扑通一声倒了下去。年仅22岁的卢德铭就这样停止了呼吸。

受伤的毛泽东接到噩耗,急得从轿子上跳了下来他忘了脚伤,向前冲了几步,发出怒吼“还我卢德铭,给我三个师也不换

毛泽东肃立着,良久无语。有人上前,轻声地说:“毛委员,你该上轿子了。”

“不!”毛泽东回过脸问,“卢德铭同志的尸体呢?我要同他道个别!”有人回答:“没有找到。”毛泽东“天黑前一定要找到,你们找不到,我去找!”就在此时,3个战士抬着卢德铭的尸体缓缓走来。

毛泽东心情沉重地走到卢德铭尸体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在场官兵们都朝总指挥深情地鞠躬,行军礼。

毛泽东指了一个地方,示意把卢德铭埋在那儿。毛泽东对着一冢土坟泪流满面地说:“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巾,德铭同志,你安息吧!”

供稿人: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 葛浪

作者:葛浪
网站累计访问量: 770936 次
长沙党史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湘ICP备16011902号-2
主办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