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专栏(九)【我们不要做“包青天”】

1961年暮春的一个黄昏,长沙县天华山下,刘少奇与一位新结识的农民在“悠闲”地散着步。迎面走来一个破衣烂衫、低头沉脸的中年汉子。相距几丈远时,那人见对面有人走来,便连忙转身回避。

“这个人好像有什么心事似的。”刘少奇觉得奇怪,不经意地问了一句。

“您看得真准。”同行的农民说:他叫冯国全,给生产队养了一头牛,1957年2月牛得病死了,剖腹后从牛肺中发现了一根三寸多长的18号铁丝,该队便认定是冯国全把铁丝钉进了牛肚子,并以“破坏耕牛”罪让冯赔了钱。冯国全本人一直不服,不承认错误,反而挨了两次斗,他从此就在大队上抬不起头。

“牛皮那么厚,牛劲那么大,铁丝怎么钉进牛肚子里,不大可能吧?”刘少奇放心不下,便随即找来工作组的同志相商:牛是反刍动物,钉子也不那么好钉。这个事还要查,不仅要查当事人,还要问问老兽医,或者问问专门学习过这种医学的人。

“这种事情多着哩,件件事都管,那就会被缠住手脚,管不胜管了,别的事还做不做?”有的人在嘀咕。

“我们是人民的公仆,应当为民作主,无论大小新旧事,不能不管。”刘少奇提高了嗓门,显然是生气了: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何况人家兴许还真是有冤呢!

遵照刘少奇的指示,省公安厅厅长李强为首组织了专门的调查组,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查访了剥牛的详细过程,请老兽医和兽医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专题座谈和作技术鉴定,认为铁丝可能是混入饲料中从食道吃进去的,类似吃过铁丝的病牛都有腹泻、咳嗽、食欲减退、膘体渐瘦、耕犁无力等症状,而这些与冯国全饲养的那头牛的病历刚好吻合,从此否定了原定的铁丝是从牛颈部直接钉到肺部或从鼻孔插入气管而吸进肺部的两种说法。

那么,铁丝到底是么子时候、么子地方、怎样弄到牛肺里去的呢?

李强等又调查了这头牛的来龙去脉,并先后在长沙、湘阴等地找到了前后几个养牛户了解情况。最后,终于把谜底揭开了:这头牛是1956年10月由冯国全从湘阴县桃花乡换来的。换来之前,牛就经常泻肚,犁田缓慢。而桃花乡的养牛户又是1955年8月从长沙县青山乡彭炳泉家买去的,彭的邻居杨福珍反映,彭炳泉的寄子黄光辉在10岁那年因年幼无知,出于好奇,曾将铁丝包在青草内喂入牛的口里。

在刘少奇的亲自关照下,一起时过4年、牛易三地的难案,终于水落石出。

为了给冯国全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刘少奇还特地在留嘉学校召开了社员大会,并在会上严肃指出:“这一桩冤案,完全是由于不调查,不研究,凭主观臆断造成。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官僚主义作风。希望大家吸取教训,今后遇事要多调查,多研究,不要想当然……”

压抑了几年的冯国全终于扬眉吐气了。他含着激动的泪花,说:“这次刘主席帮我申了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党的恩情。”社员们也纷纷议论:一个国家主席,亲自为老百姓作主,查清冤案,真是人民的活包公啊!

听到这些,刘少奇心里并不感到宽慰,相反,心情似乎更沉重:群众说我们是包青天,其实,我们不应当包青天。包拯是专为老百姓申冤的,我们为什么要让老百姓有冤呢?我们要一开始就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让老百姓满意。搞错了再去为他平反,群众的感情实际上受到了伤害。因此,他再三叮嘱长沙县长李满成及工作组的其他同志,不要搞恩赐,群众的事由他们自己决定,你们不要代替群众决定。

 

事后,为冯国全“死牛案”,刘少奇又叫工作组起草了一份文件,交中央有关部门转发至全国,并一再强调,要走群众路线,要坚持调查研究,要尊重客观事实,尤其是公安部门,人命关天,一定要依据法律办事,不要随便上纲上线。

“千万不能当青天”,刘少奇的话语浅显而生动,内容深刻而严谨,令人不得不折服。

 


作者:
网站累计访问量: 770936 次
长沙党史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湘ICP备16011902号-2
主办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