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1908年4月出生于湖南浏阳一个农民家庭。上世纪20年代,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影响,王震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和党的组织,并在工人运动中迅速成长起来。1927年1月,王震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转为中共党员。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王震投身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参加了湘赣苏区创建工作,先后担任红军湘东独立一师团政治委员、红八军代理军长、中共湘赣省委委员、省军区代理司令员等。在湘赣苏区斗争中,他英勇善战,获得了三等红星奖章。
1934年8月,为摆脱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危局,任弼时、肖克和王震对红六军团进行了改编,并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随后,红六军团离开湘赣苏区,从永新东南的牛田和泰和的津洞地区出发,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线,踏上了漫漫长征路。10月24日,红六军团在印江县木黄与贺龙率领的红三军胜利会师。红二、六军团奉命进行了整编,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王震担任红六军团政委。
1935年4月12日,在国民党重兵围攻下,红二、六军团准备撤离刚建立几个月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采取运动战术,经陈家河等地向北转移,渡过长江,到湖北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徐源泉部看出了红军的意图,急令其纵队司令兼第五十八师师长陈耀汉前往围堵。面对这一有利战机,红军决定由贺龙统一指挥,兵分三路对敌人进行合围,王震率领第十七师负责左路。
在通往陈家河的路上, 部队受到敌军一个营的强力阻截,当王震组织消灭该敌,赶到十七师第五十一团的阵地时,该团已经受到敌人的多次进攻,伤亡惨重,团长周仁杰也身负重伤。王震立即命令将周仁杰送下山救治,由他亲自指挥战斗。他首先召开干部会议作了反冲锋动员,并进行了一番部署。接着一声令下,率先冲出阵地。全团指战员们也都跟着奋不顾身地杀向敌人,很快便将敌人击溃,配合其他两路红军圆满完成了围歼敌一七二旅的任务。
王震在此役中受了重伤,事后,在贺龙的严厉批评下,王震只是笑笑,承认自己违反了“红军高级指挥员不得亲自指挥冲锋陷阵”的规定。但后来,每到危急关头,他又总是犯规,冲锋在前。
1936年2月,肖克、王震遵照朱德及张国焘的电令,率红六军团闯出国民党重兵包围,穿越黔滇,向北渡过金沙江。6月初,到达西康甘孜以南的甲洼附近,与前来迎接的红三十二军会合。随红三十二军来欢迎的,还有张国焘派来的一个“总政工作团”。该团一位姓马的副团长拿出《西北问题讲座》和《干部必读》两本书,交给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科的刘礼明科长,并说张国焘总政委要求在全部队传达学习。
刘礼明仔细一看,书中全是“反对毛、周、张、博”以及污蔑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率领红军北上抗日,是右倾机会主义的逃跑路线”之类的内容。他吃惊之余,赶紧将书送给王震过目。王震翻开一看,便愤怒地将两本书扔在草坪上,命令礼明:你把它烧掉!立刻烧!我们是拥护毛主席的!狗养的才反对毛主席!
6月22日,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在甘孜地区的普玉隆会师。这时,张国焘又派曾传陆率领的工作组前来,借慰问之名,大肆进行反对毛泽东的口头宣传,企图拉拢红六军团,并强硬地要求王震尽快将他送来的小册子下发至连队。王震断然拒绝这些做法,并下令把那些小册子一把火全烧了。见硬的不行,张国焘又将王震请到住所,除了请吃饭外,更“热情”地要送给他四匹马。又是一味地吹捧王震如何能征善战,并许以高官要职。谁料王震依然不领情,说:我们这个部队是井冈山的,是毛主席领导下成长的,不能反毛。就这样,张国焘分裂党的图谋在红六军团中始终未能得逞。
党中央的一再敦促,加上红二、四方面军许多领导干部的坚决斗争,张国焘最终被迫放弃了分裂活动,同意两个方面军合力北上,以便与陕北的红军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