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1896─1969),原名文常,字云卿,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人。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10月,蒋介石不甘“围剿”的失败,对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了新的更大规模的“围剿”。此时,中央红军已到达陕北,红四方面军也已进入川康地区。在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贺龙、任弼时等对战略方针进行了多次研究,认为必须突破敌人的围攻线,向湘黔边转移,争取在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在贺龙指挥下,从桑植县刘家坪出发,开始了突围行动。由于行动神速,一举突破澧水、沅江封锁线。六军团东渡资水,先后占领了新化、兰田、锡矿山;二军团也占领了溆浦、辰溪、浦市,从而控制了湘中广大地区。敌人不得不由“围剿”改为“追剿”,纠集了五个纵队,采取正面追击、两翼迂回的战术,妄图将红二、六军团限制和消灭在沅江、资水之间。贺龙按原定计划指挥部队退出湘中,向石、镇、黄地区转移。1936年1月,到达江口、石阡地区。
2月,朱德电示红二、六军团渡江北上,会合红四方面军。贺龙、任弼时为使自己的行动符合全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方针,毅然放弃在江南建立根据地的意图,决定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以迎接抗日民族革命的高潮。
4月,红二、六军团到达青藏高原的中旬。中旬是一个海拔四千公尺的荒僻山城,部队无法在此进行休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贺龙、任弼时决定率领红二、六军团继续北上,提出“与中央红军会师,创造西北根据地”的口号。
5月,红二、六军团分两个纵队由中旬出发,分途北上。在去甘孜的路上,二军团连续翻越了三座大雪山,六军团也通过了两座大雪山。雪山上,山势陡峭,道路崎岖,气象瞬息万变;时而阴霾迷漫,狂风大雪,急雨冰雹;时而天气晴朗,阳光刺目;高山上空气稀薄,呼吸困难,如果停下休息,就有倒毙的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跌下深崖。贺龙不顾个人的疲劳和安危,指挥部队行军,用自己的乘马往返几次抢救体弱的战士和干部脱险。
7月,红二、六军团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中央电令: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成立总指挥部,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这时,张国焘已经公开地反对党中央,反对毛泽东同志,自立伪中央,分裂党,分裂红军。张国焘为了欺骗二、六军团,一方面召开“锁口会议”,禁止透露他的罪恶阴谋,并暂时去掉伪中央的牌子,挂出西北局的牌子。另一方面派先遣部队远道欢迎二、六军团,盛宴招待领导干部,妄图用欺骗和强制的手段要贺龙等跟着他走,共同反对党中央,反对毛泽东。但是,贺龙等对张国焘这个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早有戒心,任何伪装也欺骗不了他们,任何花言巧语也动摇不了他们北上的决心。
当时,朱德已被张国焘劫持,红二方面军的到达,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力量,使他与张国焘的斗争有了强大的后盾。朱德见到贺龙时兴奋地说:“二方面军来了,真叫人高兴!”“你们来了,我们一起北上,党中央在毛泽东那里! ”贺龙坚定地表示:我们红二方面军的领导同志和广大指战员,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右倾逃跑路线和分裂主义。他对张国焘分裂党的罪恶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还当面斥责张国惹的狂妄行为,无情地揭露张国焘的罪恶阴谋。为了教育部队,提高广大指战员的认识水平,贺龙还深入连队,向干部战士宣传毛泽东北上抗日的正确主张,他说:“同志们:这里是张国焘搞的假中央,他在进行分裂党的罪恶活动,真中央是毛泽东同志在领导,已经到了陕北。为了抗日,我们必须马上北上,与真中央和一方面军会合。”
在朱德、贺龙、任弼时等的斗争下,张国焘的阴谋失败了,被迫取消了伪中央。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团结起来,明确地提出了“会中央,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的口号,并积极准备北上抗日。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二方面军在贺龙指挥下,历时一年,行程两万多里,转战八个省,胜利地完成了伟大的长征。
当红二方面军到达陕甘边境时,党中央、毛泽东特派邓小平前去迎接和慰问。贺龙紧紧握住邓小平的手,兴奋地表示:好了,从此我们就可以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