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之信仰的力量之二十八:彭绍辉:紧跟中央长征步伐


彭绍辉,湘潭县上七都瓦子坪(今属湘潭市山区)人,19069生。1926年参加农民赤卫军。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的反“围剿”中,负伤失去左臂,“独臂将军”。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10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彭绍辉奉命率领红十五师掩护红三军团转移。三军团刚一行动,敌人就追上来了。为了打阻击,十五师在石城大脑寨一带摆开战场,彭绍辉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战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不久,十五师改编为红一军团第三师,彭绍辉忙着将刚调来的新兵分补各团,并进行组织整顿。这工作刚开始,便匆匆忙忙跟着一军团出发了。一路上急行军,夜行军,突破重重封锁线,到达遵义时,五千余人的部队,只剩下二千七百人。

当部队抵达贵州桐梓时,第三师分散编入第一、二师,彭绍辉调至一军团司令部任教育科长。他的警卫员被撤销,马匹死,加上残废之身,他的思想产生波动。但他不愿向组织上诉说自己的困难,更不向任何人提起这些个人问题,仍然一如既往,积极热忱地去完成新的任务。

红军第二次占领遵义后,他被调回红三军团,彭德怀对他说:“你回来了好。可是没有适当的工作岗位(因彭原来任师长),去搞教导营行不行?”他回答: “好!只要是干革命,什么工作也行。”于是他愉快地当了教导营长。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中共中央根据会师后的形势,确定了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彭绍辉被派往四方面军三十军任参谋长。到了四方面军,彭绍辉看到了部队的一些弱点,但也看到广大指战员生活朴实,执行命令坚决,作战非常勇敢等许多优点。他决心把红一军团参谋工作的好经验带过去,团结好指战员,执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他主动搞好同志关系,还把自己一个心爱的望远镜送给了军长。一个多月以后,部队对他的工作产生了良好的反映。

8月下旬,红四方面军越过草地,抵达四川西北的阿坝地区。9月,张国焘拒绝接受中央北上方针,擅自命令左路军和右路军中的四军、三十军折回草地南下一天晚上,彭绍辉突然接到叶剑英从右路军发来的电报,大意是:关系破裂,望你们迅速赶来,跟中央北上。他知道事态严重,便与一些同志连夜出发,去赶中央红军。由于是晚上,看不清道路,辨不准方向,结果被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发觉,堵在路上,并被训斥了一顿。他们被带到四方面军总部附近的一间房子里住下。彭绍辉一连两夜不能寐,伏在床上写了一封长信,向朱德报告情况,结果信落到了张国焘手中。张国焘十分恼怒,派人通知他去谈话。

彭绍辉未曾见过张国焘。走进屋里,见很多人在开会,他正想给朱德总司令敬礼,坐在旁边的一个同志蓦地站起来,劈头盖脸地痛骂他一顿,并质问他为什么见了张主席不敬礼?为什么反对南下?反对张主席?反对成立新中央?然后掏出驳壳枪顶在彭绍辉的胸膛上。在这紧急时刻,朱德几步赶上,夺过驳壳枪,厉声喝止道:“同志!这是党内斗争。”那个同志见下了他的枪,抡起手,狠狠地打了彭绍辉一个嘴巴。朱德气愤地说:“打人是不对的,这是党内斗争,应该允许同志讲话。”这时的张国焘,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朱德又说:“这样谈话怎么行呢?”然后亲切地对彭绍辉说“你回去吧!”

不久,一批反对张国焘的同志被剥夺了对部队的指挥权,彭绍辉被调到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去当政治科长。他憋了一肚子气,闷闷不乐,但对工作却从未有过稍懈。

19367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会合。会合后,在朱德、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刘伯承等的斗争和四方面军指战员的要求下,张国焘被迫放弃他反对党中央的活动,同意与二方面军共同北上。于是,彭绍辉又跟随部队第三次爬越雪山,跋涉草地

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彭绍辉和他的部队结束了历时两年的长征,到达陕


作者:汪继业
网站累计访问量: 770936 次
长沙党史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湘ICP备16011902号-2
主办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