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之信仰的力量之二十六:刘畴西:宁死不屈的“独臂将军”


刘畴西,原名梓荣,又名之荣、刘荣、武臣、仇西,1897年3月28日出生,望城靖港人。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习,与徐向前、周士第、陈赓、左权等同期。军校毕业后任黄埔军校教导团第一团第三连党代表;在第一次东征光荣负伤,失去左臂;1929年初赴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8月回国到中央苏区工作,任红一军团第三军第八师师长;在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屡立战功,被誉为“独臂将军”;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就在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前的3个多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由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闽浙皖赣边地区,发展游击战争,“吸引蒋敌将其兵力从中央苏区调回一部到其后方去”,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红七军团先后转战于闽、浙、皖、赣省几十个县,于11月进入闽浙赣苏区,与红军会合。并按中革军委命令,同闽浙赣苏区的红军及新升级的地方武装合编,成立以刘畴西为军团长的红军第军团,继续担负起策应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和宣传我党抗日主张的任务。随后又成立了以方志敏为主席的军政委员会。

1934年12月上旬,红十军团经婺源、开化之间,北上皖南,击溃了尾追的浙江两个保安团,摧毁了敌碉堡百余座,缴获了一批军用物资和武器。12月10日,刘畴西率部进抵黄山东南的太平县汤口,准备继续北进。这时,蒋介石调集个师、个独立旅及浙皖个保安团,向红十军团围堵过来。两军在乌泥关激烈交战,直至14日上午7时,红十军团才击溃敌军王耀武带领的补充第一旅。由于敌人迅速增援乌泥关一带,集中攻打红二十师、二十一师,红军伤亡惨重,十九师师长寻淮州牺牲,战局逆转。次年1月20日午夜,刘畴西率部在许坞作了最后一次长达5小时的激战,终突围未成,且仅有的右手也遭枪伤……这样,刘畴西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当他爬到怀玉山程家湾附近时,就昏迷过去了。追击的敌人实施分割“搜剿”,将刘畴西抓获。而当时的方志敏正隐蔽在陇首封锁线附近的山里,于1月24日被敌搜山部队抓获并一起关押于南京政府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

刘畴西入狱后,枪伤未愈,又患上伤寒,被折磨得骨瘦如柴。但他仍坚强地和敌人斗争,挫败敌人软硬兼施的阴谋。蒋介石曾特别嘱咐驻赣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一定要将刘畴西“争取”过来,于是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要职的黄埔老同学纷纷前往狱中探望、劝降,曾任黄埔教官的顾祝同也亲自来了三次,但是刘畴西对死亡和友情、爵禄毫不为之所动,他对难友们说:“脖子伸硬些,挨它一刀,临难无苟免!”敌人没有从他们的口中得到任何所需要的东西,诱降也失败,使得敌人无计可施,不得不在报纸上发出哀叹:“刘、方二匪,则至死不悟,倔强异常……对匪军内部情形,不愿透露。”至此,蒋介石给顾祝同下达了“秘密处死”的手令。

1935年8月6日凌晨,刘畴西和方志敏并肩走向刑场,高呼“中国苏维埃万岁!”“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供稿人:望城区史志档案局龙宇


作者:
网站累计访问量: 770936 次
长沙党史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湘ICP备16011902号-2
主办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