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之信仰的力量之二十五:谢维俊:戴着“罗明路线”的帽子走长征

谢维俊,字蔚青,化名废若,1908年10月9日生,湖南耒阳县人。

1926年,谢维俊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以省工农运动特派员身份在耒阳开展工农运动,并成功组织了肥田暴动。1928年,谢维俊参加湘南起义,任耒阳县工会副委员长及十六区区委书记,后随朱德上了井冈山,成为毛泽东的早期秘书。

在井冈山及中央苏区时期,谢维俊历任红四军一纵政治部主任、中共赣东特委书记、红军独立四师政委、红军新编独立第五师师长、江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及江西军区二分区司令员等职。

1933年初,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由上海迁入中央苏区的瑞金,临时中央的“左”倾错误也被带到苏区。“左”倾错误领导者一到苏区,不顾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坚持“进攻路线”,要“全线出击”,与敌决战,指责游击战是“游击主义”,并给赞成和执行毛泽东主张的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扣上“动摇懦弱无气节的小资产阶级分子”“反抗党的进攻路线”的帽子,开展了所谓反“罗明路线”的斗争。

3月,又把拥护毛泽东正确主张的邓小平、毛泽覃、古柏、谢维俊四个人作为“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来进行批判斗争。而这时的谢维俊还在前线,并在3月21日率独立五师配合红一军团全歼了敌人一个师的兵力。他们指责谢维俊“不能充分地动员宜乐地方武装坚决的挺进游击来截住阻碍敌人的行动”,“也未能充分动员宜乐所有的力量来截获敌人溃兵,游击敌人之增援部队”,指责他“一贯忽视赤少队工作,忽视群众力量”,是“对进攻路线执行的机会主义的动摇”,并撤销了他的职务。

面对这种无情的打击,谢维俊毫不气馁,在从现职调走之前,仍坚守岗位。

江西省委迫于博古等人的压力,4月16日至22日,召开了江西党的全省三个月工作总结会,会上宣布“邓毛谢古”是“反党的派别和小组的领袖”。5月4日,工农红军学校党团活动分子会议作出《关  于江西罗明路线的决议》,次日又作出了《江西省委对邓小平、毛泽  覃、谢维俊、古柏四同志二次申明书的决议》。不久,邓、毛、谢、古四人分别被派往农村或撤换职务。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谢维俊被编在中央军委二纵队地方干部队,从瑞金出发,随军长征。红军在贵州黎平整编时,第二纵队改编为三个梯队,他编在李维汉领导的梯队。在行军的路上,他虽然身体虚弱,行动艰难,但仍然随地做党的工作,向群众讲解红军政策,组织地方武装和筹粮筹款等。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等人“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谢维俊也被调到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任秘书,协助部长李维汉工作。一次,博古见到谢维俊,问:“我整过你,你不记恨我?”谢维俊说:“共产党人是不会计较个人恩怨的。”博古一个立正,回了一个长长的军礼,直到谢维俊离开。

当部队到达四川大小凉山的藏族地区时,谢维俊不顾身体多病,拄着棍子来到藏族同胞中间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揭露国民党特务的欺骗。他想方设法,尽可能地发些粮食、衣服等给当地的灾民,密切了红军与群众的联系,得到了群众的拥戴和支援。

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根据地的吴起镇以后,开始组建三边特委,巩固后方。谢维俊被任命为三边特委书记兼剿匪总指挥,李坚贞为副总指挥。为了迅速组织力量剿匪,谢维俊还亲自去西靖边各个村庄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他与三边特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慕生桂、军事部长刘景范取得联系,率部向保安进军。他在保安主持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决定由李坚贞带一连部队向东发展,而他则带三百人前往定边开辟新区。在途中,谢维俊所带领的部队突然遭到马鸿逵土匪部队的包围,谢维俊指挥部队冒着大风雪与敌展开了血战,不幸胸中数弹,壮烈牺牲。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为“邓毛谢古”彻底平反。1943年,林伯渠在陕北回忆这段历史时,写下了如下的诗句:

偶忆往事便心惊,谢古邓毛剩小平;

割截无情读八股,江西战线有罗明。


作者:汪继业
网站累计访问量: 770936 次
长沙党史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湘ICP备16011902号-2
主办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