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潮音|流沙四季 生生之河
图片

流沙叠浪、瓦子崇德,草冲纳福,大田余粮。楚江河畔的宁乡市流沙河镇沿河而建、因河而兴。

风云跌宕中,人往前走,河向远方。流沙河镇也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抢抓机遇,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持久魅力。

图片
图片
【春】
细雨潇潇,山水如画


径山叠翠,温煦的春风轻轻奏响一年的序曲,三月的细雨穿越寒冬,携带着生机与希望,降临在这片广袤的楚沩大地上。

图片

春花浪漫正当时,春日的江南,最让人难忘的是如烟如雾的细雨。田野里阡陌纵横,草木悄然返青。远处的山峦,也被春色染得青翠欲滴,这张恢宏的幕布之上,可见古色古香、芳草萋萋,可听流水潺潺、鸟语虫鸣。

这满园的春色,却与春日里人们忙碌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集镇上车水马龙,车辆疾驰而过,卷起一片尘土,街头的行人匆匆而过,喧嚣的声音与繁忙的节奏充斥着每一个角落。

图片

春耕时节也是农人最忙碌的时候,他们披星戴月,整天都泡在泥土里。田野里一派热火朝天,农户们抢抓农时培土、翻耕,用汗水耕出人间百味,播种着“粮袋子”和“菜篮子”。稻田、果林、花海、鱼塘……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


图片
图片
【夏】
帘幕风轻,落日熔金


盛夏黄昏,走在用水泥铺就的村道上,路旁是用石头堆砌的围墙。村落是安静古朴的,一条悠长的公路,如一条镶嵌在田野间的玉带,缠绕着山丘。

当日落跌入昭昭星野,聚拢便是万家灯火。走进合兴村,村子依楚江而建,有的人家屋前的小院里摆放着用塑料布和木支架搭成的简易鸡栏,在屋后还搭起了大棚、修建了鱼塘,养起了猪和鱼,形成了前有小庭院、后有养殖圈的庭院经济模式。

图片

统一育苗、统一指导、统一管护、统一回收,政府发放鸡苗、猪仔给村民,村民以传统方式喂养,品质有保障。通过签订收购合同,保障农户养殖利润不低于20%,增强了农户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

一个个养殖栏、一顶顶农家小院里的大棚……这些随处可见的新变化,走出了一条投资小、见效快、百姓富的特色增收之路,真正让“方寸地”“巴掌地”变成“增收园”。


图片
图片
【秋】
黄云凝暮,楚江流水


南方的秋天通常含蓄内敛,缓缓而来。金黄的稻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又恰似一幅巨大而斑驳的画卷,在广袤的天地间徐徐展开。

日暮黄昏时,寻着秋天的色彩和乡土气息漫步其间,一阵秋风吹过,稻浪翻滚,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丰收的乐章,感受着乡村的独特魅力,这种魅力不仅仅来自收获的满足,更来自于对土地的敬畏和对劳动的尊重。

图片

农耕文化有着独特的古朴与厚重,农业劳动需要细致入微、精益求精。行株距的大小,土壤的改良、开沟撩壕,作物的起垄盖膜、病虫防治,都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流沙河镇重点围绕“农”字做文章,坚持提质、扩规、赋能、增效,加快推进产村一体、多村一品、三产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流沙河镇党校作为长沙市示范性基层党校的教学优势,从理论基础到选种育苗、疾病判断等各个环节进行现场讲解,培养致富能手、农业大户,撒下乡村振兴的“种子”。


图片
图片
【冬】
悠悠罘罳,昏昏灯火


“高岭浮丝何处来,汉宫晴卷度天台”。流沙河坐落着海拔近500米的宝山罘罳峰。山上古木参天,峭岩清涧,风景独秀,“千年禅院”金凤禅寺位于峰顶,始建于隋末唐初。

楚江流域内自古以来就秉持耕读持家的家训,镇政府也通过党建引领,不断赋予德孝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在罘罳峰陆续建起了孝子墙、感恩亭等多处德孝景点。“一封家书、一方水土、一方贤能、一脉传承”,乡风文明得到根本好转,顶天立地的罘罳峰也成为了流沙河人民文化自信的象征。

图片

每当日落渐熄,昏昏灯火下,几处村落中缕缕炊烟袅袅升起,罘罳峰便成为人们的路标,指引着归家的路,此情此景,难免让人萌生出几分归乡的情思,即便故地已然近在眼前。


(作者欧阳步云,2023届湖南选调生,宁乡市流沙河镇合兴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作者:
网站累计访问量: 770936 次
长沙党史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湘ICP备16011902号-2
主办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