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湘魂)烽火湖南 血肉脊梁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湖南省档案馆与本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铁骨湘魂》。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作战最久,争夺最烈,受灾也最严重。从抗战全面爆发开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22次大的会战,其中6次发生在湖南境内,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湖南以“最伟大、最悲壮之代价”,奏响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香炉峰下,南岳忠烈祠坐落在青山怀抱之中。作为纪念抗战阵亡将士的大型陵园,南岳忠烈祠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入选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名录。踏入山门,拾级而上,仿佛走进80多年前的烽火之中。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之后,湖南处在日军南北夹击的威胁之中,成为陪都重庆最后的屏障。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 王小平:湖南北接湖北,南连两广,西通川黔,有连接南北战场的唯一铁路干线粤汉铁路,是日军北上、西进、南下的必经之地,而且粮食、战略矿产资源丰富。守住湖南,就守住了重庆的大门、交通的命脉、资源的根基与全民的士气。

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日军先后三次大规模进攻长沙,累计投入近40万兵力,但每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

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曾向阳:日军在两年半内三次剑指长沙,一次比一次疯狂。第一次会战,是欧战爆发,国际社会无力东顾,日军想在“窗口期”内打垮中国军事主力。第二次,苏德战争爆发,日军也想趁势在中国战场“加一把火”。第三次,是在偷袭珍珠港后,日本对英美全面开战,它急需在中国战场“收官”。他们想得很美啊,可他们想错了!

99岁的唐尧风曾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当时年仅15岁的他,还没有步枪高,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杀敌决心。时隔80多年,老人依然清晰记得当时的情形。他所在的部队负责在捞刀河春华山段构筑第三道防线,迟滞日军南下。

抗战老兵 唐尧风:所有的田里都把水灌满,鬼子穿的猪皮鞋、牛皮鞋,泡到水里,就走不动了,我们就用机枪扫射。

1942年1月2日夜里,日军第6师团先头部队乘黑偷袭。唐尧风巡查时,在芦苇丛里突遇日军分队。黑暗中,凭借日军刺刀反光暴露的动向,唐尧风朝着敌人冲了上去。

抗战老兵 唐尧风:刺第一个人的时候,劲用过头,刺刀卡住抽不出来。我后面团长一个人,两个鬼子瞄着他。我猛一用力抽刺刀,又一枪托帮团长解决了一个人。后来还给我奖励2块“银花边”(银元)。

三次长沙会战,歼灭日军11万,夺取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对日作战的首次胜利;八千孤军死守常德,对抗三万日寇,苦战16个日夜,被称为“东方斯大林格勒”;衡阳47天保卫战,以1.8万人抵挡10万日军的围攻,是中国抗战历时最长的城市争夺战;湘西雪峰山,彻底粉碎日军夺取芷江空军基地的企图,见证了中国战场由防御转入全面反攻。

抗日战争期间,总人口不足3000万的湖南,为前线输送了210多万战士,居全国第二。湖南人民还组织起100多万人次的侦察队、运输队、救护队等,直接支援前线作战;创办《抗战日报》《力报》等40多种报刊,宣传抗日主张。全省近40个县组织了5.6万人的自卫队和数百支游击队,在湘北、湘中、湘南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曾向阳:有的百姓以身诱敌,把敌人带进包围圈和敌人同归于尽,有的把自家门板拆下来修工事,有的把棺材本捐了支援前线。有的在前线帮忙背弹药、烧火做饭。薛岳战后总结就说过,“长沙三捷,半赖将士忠勇,半赖人民动作协同”。可以说湖南老百姓,是在用锄头、扁担和血肉,跟日军战斗。

在湖南的六次会战,日军累计伤亡20万人以上,占正面战场毙伤日军总数的一半,湖南军民以死伤32万多名战士,伤亡260多万群众的巨大牺牲,迎来抗战的最后胜利。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 王小平:湖南军民牵制了日军百万,使其无法直捣重庆,也使其无法抽身太平洋,有力支援了全国的持久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可以说,湖南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由相持到反攻的转折点。


作者:
网站累计访问量: 770936 次
长沙党史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湘ICP备16011902号-2
主办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