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他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农民家庭出身的湖湘学子,成长为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卓越贡献的伟人,很大程度上源于他高远的学习志向和一生秉持的“学习!学习!再学习!”精神。
作为党内公认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刘少奇不仅从理论上论述了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且更懂得实际工作的辩证法,在实践中创造了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读书生活中刘少奇同样如此,他十分注重策略和方法的运用,不仅主张要勤于学习,更强调一定要善于学习,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刘少奇是如何在有限的休息时间里争分夺秒地进行读书学习的。
从苏联归国后,刘少奇便投身革命洪流,成为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抗日战争期间,他指导中原抗战,开辟和扩大了华北、华中革命根据地,其后又受命于危难,重整皖南事变中受到重创的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代理中央主席,主持中央工作,参与制定全国战略决策和土地改革的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虽然工作繁忙,日夜操劳,但他从没有放松过读书学习,他多年来养成了每天读书写作到深夜的习惯。
1939年9月下旬,刘少奇受中央委托,前往华中敌后根据地,执行“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从延安到华中的一路上,刘少奇不顾劳顿,读完了厚厚一本《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还读了有关中国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几本书。等到了1942年3月,刘少奇同随行去延安的一百多名干部,由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五旅第十三团护送,从苏北阜宁单家港出发回延安。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跋涉万里,越过日伪103道封锁线,途中还参加了滨海、沙区、太岳区三次大的反“扫荡”战斗,就是在这样极其危险的敌后环境中,刘少奇还是一路跋涉一路读书,硬是把中国历史和中国哲学史系统地学了一遍。
1948年12月14日,刘少奇在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讲话时指出:“现在中国革命胜利了,不读书,可不成。以前在山头上,事情还简单,下了山,进了城,问题复杂了,我们要管理全中国,事情更艰难了。”我们“领导全国人民组织国家,如果搞得不好,别人也能推翻我们。”“因此,不是说胜利了,马克思的书就不要读了,恰恰相反,特别是革命胜利了,更要多读理论书籍,熟悉理论,否则由于环境的复杂,危险更大。”因此,新中国成立后,他虽身兼党和国家多个重要领导职务,担负着巩固新生政权、治理国家的繁重工作,但对读书学习他反而比革命时期更加重视,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从未间断过学习。
1951年秋,由于长期的紧张工作,刘少奇的身体有点吃不消。出于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党中央和毛泽东特意安排他到南方休养。而刘少奇却把这次难得的修养当作安心读书的好时机,临行前他别的东西都不带,只带了几本厚的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在杭州休假期间,他很少出门游览风景,而是每天饭后便戴上老花镜,在屋里埋头苦读。他一边阅读,一边查字典和地图, 并在书上圈圈点点,书页空白的地方写满了批语。就是这样,休假结束时,几大本《中国通史简编》也读完了。
1959年4月,刘少奇当选国家主席,担子更重了,但他对读书学习却没有丝毫放松。他的卫士长李太和回忆:“少奇同志担任国家主席之后,国事活动非常繁忙。正常情况下一天要工作十七八个小时,遇上开会或其他特殊任务,每天只能睡眠两三个小时,有时还要连轴转。他的时间观念是分秒必争,但他的工作也有规律。每天起床后,先让秘书报告有什么急件和活动安排,然后浏览当天的报纸,早饭后如果没有别的活动,就开始批阅文件或写东西,一直到第二天清晨两点钟左右才离开办公室,回到寝室也不马上睡觉,常常是盘腿坐在床上看当天的国内外参考资料。有时,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不说别的,就是盘腿坐在床上看资料这一点,大家都十分钦佩。”正是凭着这种工作和学习精神,刘少奇虽然日理万机,但也读了“万卷”书。
1959年11月,刘少奇到海南休假疗养,刚休息了不到两天,便召集身边的随行人员,同他一起学习政治经济学。他说:“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好好学习政治经济学,我们大家都参加,共同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为了帮助辅导学习,刘少奇还特地致信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请他物色两位在政治经济学等相关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来,一同学习。经杨尚昆等研究,决定派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王学文参加刘少奇的读书小组。此外,主持广东工作的陶铸、林李明及海南地方和驻军的部分负责人也应邀参加了读书活动。为了开阔学习视野、启发大家思考,刘少奇在一次学习讨论会上说:“我们这是学习讨论会,大家都是学员,没有上下级之分,我们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也可以争论辩论,不要怕说错。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很复杂的,需要我们好好地研究探讨。既然是研究探讨,那就要汇集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践中少犯错误,少受损失。我们既要学习理论,又要密切联系实际,理论基础较差的同志,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多讲点感受。对理论问题既不能轻视,也不能神化。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写成的,也不是普遍真理。”刘少奇的这番讲话,消除了大家的思想顾虑,活跃了学习气氛,从而使读书学习活动进行得异常顺利。从11月2日到22日,刘少奇与学习组成员一起,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政治经济学(修订第三版)》下册。最初以阅读为主,刘少奇逐字逐句地读,并不断地圈圈点点,遇到疑点难点问题,就查阅资料,或向薛暮桥、王学文两位专家请教。11月10日至20日,召开了9次讨论会,逐章逐节进行讨论。讨论时,刘少奇总是带头发言,结合中国实际,讲了很多新见解。刘少奇经过二十多天“啃书”得出的认识和思考,为全党认真学习研究经济理论树立了标杆,也充分体现了他学思结合的学习特点。一眨眼二十多天就过去了,刘少奇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学习式休假。
在湖南刘少奇纪念馆里,收藏和陈列了王光美于1992年捐赠的上万册图书,内容涵盖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著作、法律、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历史、自然科学等方面,这些书就是刘少奇勤奋学习、博览群书的最好见证。
本文摘编自《老一辈革命家的读书生活》,图片来自百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