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飘溢三十载 ——记胡锦涛关怀下的“李中笑图书户”

2015年4月8日,因史料征集之需,我慕名走进位于浏阳河畔黄兴镇黄兴新村的农家书屋——李中笑图书户,拜访了86岁高龄的书屋主人李海兰老人并与之长谈,对其全家30余年矢志农家书屋建设、情系群众文化事业的义举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钦敬之情油然而生。早在2005年,笔者在整理县档案馆内的照片档案时,曾见到馆内珍藏有1985年李中笑参加团中央会议时与中央领导合影的一组照片,自此印象深刻。

(长沙县档案馆馆藏照片)

1980年,高塘公社农民李海兰在自家的李家堂屋墙上挂上一块牌匾“李中笑图书户”,以女儿李中笑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当地第一个私人图书屋开展免费读书活动。李海兰介绍,这块旧匾至今已经挂了30多年。虽然当时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屋子也很简陋,但“李中笑图书户”那时起就开展了农村图书义务借阅服务。书屋以女儿李中笑的名字命名,全因当时李中笑正好16岁,是家中最调皮的一个,家里办个书屋让她管着,正好让她看书、收心。那时条件极其简陋,书屋面积仅7平方米,只有50多册课本和小人书,李海兰笑称为“墙上两颗钉,中间一根绳,绳上挂书本,上下好几层,小人书加课本”。

李中笑图书户   (周进银  摄)

1981~1983年的3年时间里,李海兰一家收集、装订了10余本读者的感想、评价,经乡、县、市、省团委层层推荐,受到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的高度关注。

(李海兰 提供)

1983年5月23日,胡锦涛(右一)视察“李中笑图书户”时与李中笑(左一)谈话(李海兰 提供)

1983年5月23日,胡锦涛专门视察了“李中笑图书户”,给予极高评价,并当场挥毫题词“向李中笑同志学习”,随后李中笑3次寄信给胡锦涛,胡锦涛两次亲笔回信,一次委托工作人员回信。第一封信写于1983年10月15日,信的全文如下:

李中笑同志:

你好!寄来的请帖昨天收到了。遗憾的是,时间和工作使我不能参加这一活动,谨此表示歉意,并向你和你全家表示衷心的祝贺!希望你再接再厉,把图书户办得好上加好,为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此致

敬礼!

                                    胡锦涛

                                一九八三.十.十五

 

(李海兰 提供)

第二封回信写于1984年,信的全文如下:

李中笑同志:

你好。日前我从国外返京,见到你元月二十七日的来信。你今年的计划很好,望逐一认真落实,使图书室成为本队青少年陶冶情操、增长才干、了解社会的知识库。

今寄去图书十七册,表示对你开办图书户的支持。

此致

 

敬礼!

                                    胡锦涛

                                一九八四年二月廿七日

(李海兰 提供)

在李中笑的图书室内,笔者看到《少先队工作论文集》《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故事》等这些由胡锦涛邮寄的书籍被李海兰精心保管着,品相完好,不禁感慨万千。

第三封信由于工作繁忙,胡锦涛只作了批示,并委托其工作人员回信,信的全文如下:

李中笑同志:

你十二月三十日写给胡锦涛同志的信已收到了。锦涛同志在你的信上批道:

“非常高兴得知中笑同志又做出了新成绩,希望她在新的一年里发奋学习、立志成才,努力攀登新的高峰。”

由于锦涛同志工作很忙,就不能亲自给你回信了,他让我向你转达上述希望和祝愿,并向你全家问好。

此致

敬礼!

                           胡锦涛同志处

                          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三日

(李海兰 提供)

1985年4月,李中笑因“精办图书户 ,奉献为农户”的先进事迹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并在出席表彰大会期间受到胡耀邦等中央领导的接见。李海兰说,当年女儿李中笑与胡耀邦握手,还是胡锦涛向胡耀邦引荐的,因为胡耀邦是湖南省浏阳县人,两人是相隔很近的老乡。

1985年4月,李中笑因“精办图书户 ,奉献为农户”的先进事迹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并在出席表彰大会期间与胡耀邦握手 (李海兰 提供)

30多年来,李中笑一家始终牢记胡锦涛“使图书户成为本队青少年陶冶性情、增长才干、了解社会的知识库”的教诲,开展农村图书义务借阅服务。为了筹措购书资金,李中笑一家走 “用书种花,以花养书”的路子,从书本中学习花木栽培技术,培育花木,赚钱购置更新图书,书屋规模不断壮大。同时免费开展十个方面的服务。一是坚持节日送书。“六一”给有阅读能力的孩子们送书,“七一”给党员送书,“八一”给退伍在乡军人送书,“十一”给留守妇女、中年男子送书,其他时间给周边集镇长期驻守店铺人员送书。二是深入各家各户宣传种植、养殖,赠送以农业技术知识为主的书刊,邀请村民、学生来家看书。三是在附近小学开学后,及时与学校校长、班主任联系,开展少先队小分队红领巾主导书会,还摆上自家产的金桔等时令水果招待,并赠送小字本等之类的奖品。凡看完一本书(连环画)又讲出其内容的,奖1至2个小字本。来书屋的孩子们既受到水果招待,又得到了奖品,回校加以宣传,进一步扩大了书屋的影响力。四是寒暑假期间,在原有的学生骨干读者(长期借书的)为主的基础上,经常邀请小朋友上书屋看半天的书,顺便还借几本他们认为好看的书带回家。五是为帮助青少年写好传统毛笔字,购回《欧阳询36法》《黄自元92法楷书贴》40本,毛笔40支,分发给喜爱书法的孩子们,要他们用水在水泥地上练字。这种不用家长买纸、墨汁,就地取材的办法深受家长和学校的欢迎。六是根据小读者的兴趣与爱好,书柜顶部放有小型玩具、象棋、军棋、跳子棋、乒乓球、羽毛球等等,丰富了学生们的活动内容。七是密切配合学校要求学生读四大名著等活动,除将两套名著摆放在阅览室的小桌子上外,凡借阅此类书者,另发一张白纸,让其将不认识的繁体字、生别字记下,之后还书时,一并查找《辞海》,孩子们都乐意这样做,家长自然更加高兴。八是附近喜读保健医药书的老年人较多,除了找一些药书满足他们的需要外,还抄录书中鱼腥草、车前草、夏枯草等条目以纸条告示用法。九是招待临时读者:根据当地家家户户除种植水稻外还种植有不少花木、蔬菜,每天有外地人前来装运需要等车等人的实际,在书屋门前摇井边备上一桶井水,放上一条毛巾。外地人进屋前洗个脸,进屋后看上一本书、杂志,不知不觉一两个小时内,既看了书,又办了事,免了等待之苦,一举两得。遇有在村组里进行电力改造、电信部门竖电杆拉电缆线、修路等施工人员在书屋内临时休息时,李中笑一家每次均以茶、烟、书招待。十是书屋开展读书活动,从开办起至今从未收费,纯属无偿服务,30多年一如既往。如今,“李中笑图书屋”已成为周边地区广大青少年学习、阅读的好去处,当地群众有口皆碑。

三五年华转瞬间,痴心不改香满园。三十余年来,通过李中笑一家的不断努力,2009年5月,“李中笑图书户”成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的“农家书屋”。2013年1月,该书屋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如今,该农家书屋已有阅览室3间,面积100平方米,并拥有藏书2万余册,征订报刊杂志15种,每年接待读者近1万人次。目前,李海兰老人精心保存有来书屋参观的中央、省、市、县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读者的留言、题词、照片等数百件档案真品,这些是“李中笑图书户”30 余年发展历程的最好见证。

正是在胡锦涛的鼓励下,在满室书香的感染下,李海兰的四个儿女均热爱学习,事业有成,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青春与才智。

作者:长沙县史志档案局 周进银
网站累计访问量: 770936 次
长沙党史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湘ICP备16011902号-2
主办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