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湖湘女杰之与刘少奇一起走过峥嵘岁月的何宝珍

何宝珍,湖南道县人,1902年4月出生。1914年入道县女子小学读书。1918年考取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她积极组织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任校团支部委员,成为湘南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之一。同年9月,因带领学生与反动校长进行斗争,被开除学籍。随后由中共女三师特别支部介绍到长沙,很快来到长沙中共湘区委员会工作,并被毛泽东安排到湖南自修大学读书。中共湘区委员会成立于1922年5月前后,辖湖南及江西萍乡等地区的党组织,当时由毛泽东任书记,何叔衡、易礼容、李立三、刘少奇、郭亮等为委员,区委机关就设在长沙市清水塘,毛泽东和杨开慧都曾居住于此。同年秋天,刘少奇从苏联回国,前来参加中共湘区委员会议,准备一起组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毛泽东和杨开慧觉得何宝珍很适合去安源工作,便把她介绍给了刘少奇。1922年10月,何宝珍被分配去安源,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子弟学校任教员兼工人俱乐部书报科委员。1923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4月,与刘少奇结成革命伴侣。

1925年春,何宝珍惜别工作了两年多的安源,随刘少奇起程奔赴广州,开始新的战斗。从此,她随刘少奇为革命多方奔走,四海为家。1925年5月,何宝珍随刘少奇去上海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1926年2月,随同刘少奇到广州全国总工会工作。10月,又与刘少奇同去武汉,曾任汉口市妇女协会组织部长。

1927年10月,何宝珍同刘少奇再次来到上海。那时上海正处于血雨腥风之中,敌人杀红了眼,到处搜捕革命同志。有一次,刘少奇正在工人宿舍里开会,一群流氓打手闻风赶来搜捕。刘少奇立即布置转移。这时,何宝珍站了起来,把手一挥说:“我们与敌人决一死斗!”拔腿就往外冲。刘少奇一把拖住她,严肃地说:“快走,这是命令!”把她推了出去。1929年春,刘少奇从顺直省委调回上海,任中共沪东区委书记。何宝珍随他第三次到上海。不久,又同刘少奇一道去满洲省委工作。

1930年3月,何宝珍随刘少奇离开满洲省委,第四次到上海工作。这次在上海期间,她当过交通,住过机关,搞过联络,守过店铺,任过教员,进过工厂。她不顾个人安危,任劳任怨,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同志们排忧解难,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这时,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刘少奇仍有忙不完的工作,何宝珍就坐在灯下,默默地为他抄写文件。人们不难看到,在刘少奇的成功后面,凝聚着何宝珍艰辛的劳动。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刘少奇和何宝珍过惯了患难分手又相聚、相聚又别离的生活。

1932年冬,刘少奇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后。根据党组织的决定,何宝珍带着小儿子留在上海坚持地下斗争。此前,为了便于从事革命工作,她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先后送他人代养,其中大儿子刘允斌被寄养在宁乡花明楼炭子冲刘少奇的老家。此时,何宝珍担任了全国互济总会营救部部长。她化名王芬芳,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四处奔波,争取社会力量,千方百计地营救被捕同志。不久,她的营救活动引起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注意。1933年3月,在营救廖承志时,何宝珍遭到国民党宪兵逮捕,被判处15年徒刑,随后押往南宪兵司令部监狱。

何宝珍在狱中,机智地向敌人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她与狱中的共产党员一道,组织难友同敌人展开各种形式的斗争。她还常常利用难得的放风等机会,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鼓励难友,感染同伴。为抗议国民党当局无理扣押职工国际派到中国来的牛兰夫妇,曾坚持了7天绝食斗争,直到国民党当局答应释放牛兰夫妇的要求才停止。一年后,由于叛徒的出卖,真实身份暴露,敌人开始施以严刑逼供,但她仍坚不吐实,宁死不屈,坚守党的机密。1934年深秋,何宝珍高唱《国际歌》走向南京雨花台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2岁。

何宝珍是一名坚强的共产党员,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2002年5月,刘少奇生平著作研究院、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香港)联合商务机构、朝鲜邮票社、朝鲜邮票爱护家同盟、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等单位,还曾在北京专题举办了“何宝珍烈士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邮票首发联谊活动,以此深切缅怀她为中国革命和妇女解放事业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作者:
网站累计访问量: 770936 次
长沙党史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湘ICP备16011902号-2
主办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