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出生就被指腹为婚定下终身,“童养媳”是她人生的第一个角色;小袜厂打工、学习文化知识、担任机要秘书,她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这就是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从一个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童养媳、备受剥削的工厂女工到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经历过长征洗礼的革命女性,她对丈夫温柔扶持,与丈夫并肩作战,留下了许多惊心动魄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陈琮英生于1902年1月,比丈夫任弼时大了两岁。她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也常年在外谋生,只能将她托付给婶母抚养。出生前,任陈两家就为任弼时和陈琮英订下了“娃娃亲”。从小,陈琮英就常常到任弼时家中玩耍、小住。12 岁时,陈琮英正式住进任家, 与当时才10 岁的任弼时开始共同生活。
任弼时读书时,家中条件困难,学费和生活费很难负担,陈琮英便自告奋勇到长沙做工,省吃俭用,挣钱给任弼时交学费。两人的感情也在患难与共中逐渐深厚起来。后来,任弼时赴俄勤工俭学,夫妻分居两地6个年头。直到1926年,陈琮英被党组织接到上海,两人才举行了简朴的婚礼,结为了革命伴侣。
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组织上决定让陈琮英在任弼时身边担任交通员,兼负油印工作。从此,陈琮英用自己的勤劳和细腻为丈夫分担着危险和辛劳,掩护着丈夫的神圣事业。尽管自己工作任务很多、忙不过来,她还是尽力关心照顾好任弼时的生活起居。
1928年10月,任弼时受中共中央委派,赴安徽巡视工作,不幸被捕。敌人对他严刑审问但一无所获,就把他当作“共党嫌疑犯”押到安庆。解押途中,任弼时避过敌人,悄悄将被捕消息通过路过的同乡传达出去。党组织接到消息后,根据任弼时在狱中的化名和假口供,决定安排陈琮英出面营救。
当天晚上,陈琮英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匆匆赶到火车站,不料车早已开走了。她心急如焚,实在没办法,咬咬牙爬上了一辆拉煤的货车。夜晚十分寒冷,母女俩的手脚全冻僵了。车厢剧烈摇晃,孩子的头被碰得鲜血直流,陈琮英身上也被煤块砸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就这样,好不容易到了长沙,陈琮英扮成伟纶纸庄的老板娘,当法院派人前来对质时,她按照丈夫的口供,坚称胡少甫(任弼时的化名) 是纸庄的店员,是去南陵收账的(被捕时身上带有80块大洋)。不久,省法院以“证据不足,无法立案”为由,将任弼时释放出狱。可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苏明,却因赶赴长沙时受了风寒,发高烧引发肺炎,而不幸夭折了。
1931年3月,任弼时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被派往江西中央苏区工作。陈琮英因怀有身孕,无法一起前往。临走前,任弼时对妻子说:孩子生下后,不管是男是女,我们都叫他远志,希望孩子有远大志向!一周后,陈琮英顺利生下女儿远志。此时恰逢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供出了住在德华旅馆的陈琮英,她与出生 100 天的女儿一起被抓进监狱。经过地下斗争的磨炼,特别是任弼时两次被捕入狱及营救经过,陈琮英增长了不少见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被捕后,她非常沉着,面对敌人的种种威逼利诱,始终勇敢机智应对。敌人审问时,她一问三不知;实在不得已,就偷偷在孩子身上拧两下,女儿一哭一闹,弄得敌人很不耐烦,匆忙收场。在狱中一关就是半年,陈琮英吃了许多苦头,小女儿更是面黄肌瘦。后经党组织设法营救,母女俩才终于平安出狱。
都说湘女多情,陈琮英由对丈夫、对家庭无限的深情,进而理解并热爱丈夫的事业,无私无畏地跟随丈夫,共同战斗,到后来负责中央的机要工作,直至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常委。数十年如一日,她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工作,为革命、为家国奉献一生。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她:“琮英同志搞机要工作,不为名,不为利,她是革命的贤妻良母。”